在胃癌病房蹲守的12小时 :为了对抗疾病,他们拼尽全力……

2019年02月15日 19:06:08 | 作者:汪乐萍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d2e2cd76d062431596b617458415ec0a 17516129 2019-02-15 19:06:08 /a/20190215/d2e2cd76d062431596b617458415ec0a.shtml

  春节过后,各大医院的手术室开始忙碌起来。一天的手术,从早站到晚,这样的工作强度,普通人难以消受,对外科医生们来说,却已成习惯。这个新春,记者在病房和手术室连续蹲守12个小时,记录下了外科医生和患者,一起对抗疾病的日常。  

  早晨7点,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胃病区的医生正在进行业务学习。每周至少有一天,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胃病区的医生,需要比平时早一个小时到岗,参与各种疑难病例的讨论。这里每年进行的手术超过1000例,很多是伴有冠心病、脑梗、糖尿病等多种并发症的进展期胃癌病人。刀,开还是不开,考验着每一位医生、患者和家属。

  上午8点,开始查房。一名患者今年76岁,患进展期胃癌,之前因冠心病,做过心脏支架,在心脏科评估后,被告知"病危",患者心脏功能如此差的情况下,贸然开刀切除胃部肿瘤,风险非常大。 但不开刀、肿瘤随时会恶化,进而危及生命。

  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徐泽宽说:“其他医院不开,到我们这里来了,我们总要努力想办法,只要有一点希望的 ,我们会跟麻醉科、ICU,包括各个方方面面的科室共同努力,这样的重病人,也抢救了很多。”

  今天是徐泽宽医生的手术日,手术共有4台,他需要一直工作到下午。去年一年,他一人就做了540台手术, 占科室总手术量的一半。

  上午九点半,第一台胃部肿瘤切除手术开始。利用最新的3D腹腔镜技术,手术团队只需要在病人肚子上打几个孔,借助3D成像,就可以清楚看到肿瘤的位置。徐医生操作器械如同绣花,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既要减少出血,又要精准摘除肿瘤。

  徐泽宽说:“早年其实我也不会做腔镜,不会做微创手术,09年到胃肠科以后,从只会开个把胆囊的腔镜,到第二年做了上百台的结直肠和胃腔镜手术,要有不断进取的心,学习和获取别人的知识,用最好的办法来为病人服务。”

  上午10点40分,肿瘤切除,开始缝合,因为是微创手术,患者基本上没有出血。

  没有休息,徐医生紧接着开始第二台手术。与此同时,第三台手术也在准备中。11点30分,第三台手术进行间出现状况。在腹腔镜探查时,发现病人盆腔位置,有疑似转移病灶。

  这样的状况并不少。极早期的转移病灶,通常能躲过术前影像检查,只有在手术中才会"现身"。如果确认转移,最好的方法是先化疗,此时开刀并不是最优选。即便是快速病理检测,仍然不能明确是否为转移。

  中午12点半,徐医生和病人家属谈话,决定是否开刀:“因为没有确定转移,就继续开,第二种,也有可能是转移的,那就不开,现在去做化疗,现在就跟你商量。”

  和家属商量、分析每一种方法的利弊,在医学的不确定性面前,这样的沟通,占据了外科医生工作的大部分,也是他们唯一能做的。10分钟后,家属最终决定:开刀。

  徐医生说:“家属也很困难,交流好了,绝大部分病人和家属都是理解医生的,很多问题是沟通不够,一定要好好沟通。”

  到了12点45分,徐医生才开始用午饭。12点55分,继续手术。徐医生说:“最累的时候手会僵直,腿会僵硬,所以外科医生要有非常好的身体。”

  下午两点半,5个半小时后,所有手术结束。徐医生却停不下来,他要赶往基层医院,参与医生培训工作。

  晚上5点半,从基层医院匆匆返回,顾不上喝口水,徐医生便开始查房,今天有4位病人手术,他牵挂的是病人的术后状况。今天第一台手术的病人是一位老先生, 手术创口小、出血量少,病人下手术台仅4个小时,已经能够说话了。

  患者的家属说:“70几岁了,现在精神各方面都挺好,多亏了徐主任的技术。”

  徐泽宽说:“病人好了,一声谢谢,所有的苦,所有的累都OK了,这种感受,是我最满足的感受。”

  更多内容,请关注今晚18点30分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360》栏目,或者下载荔枝新闻APP和我苏客户端。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汪乐萍 编辑/国正)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