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流转四十年】​陈崇珥:见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2018年12月28日 16:59:57 | 作者:徐晗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5c25e5e3b831895834baca20 16958633 2018-12-28 16:59:57 /a/20181228/5c25e5e3b831895834baca20.shtml

  改革开放四十年,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也都涌现了出类拔萃的精英,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在苏州,原中国人民银行苏州分行纪委书记陈崇珥就在工作的十几年间,见证了老百姓口袋里由当初的粮票到后来的纸币、银行卡,以及现在移动终端支付的变化。

  “了新电饭煲。原来四百多块,优惠买的三百五十八元……”记者见到陈崇珥时,他正在手机APP上记账。动动手指,这个月家里的所有支出就算得一清二楚,放在十几二十年前,陈崇珥是想都不敢想。他向记者介绍,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的大街小巷上,根本没有这么多银行。老百姓想要存钱、取钱,都要去储蓄所。噼里啪啦响彻房间的珠算声,边角有着锈迹的铁栅栏,这就是大家对于有点简陋的银行下属单位——储蓄所,最直观的记忆。

  “一个储蓄所里面也没有几个人。都是手工劳动,打算盘算数,用笔记账,都是很原始的。”陈崇珥介绍。而除了货币外,当时关乎到每个家庭吃穿住行的,还有粮票和工分。生活必需品凭票定量供应,粮票、油票等几十种票证,应运而生。

  随着改革开放,物质供应逐渐充裕起来,再不用按人头定量配给了,票证也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也正是那时,从军三十年的陈崇珥,转业到地方,入职了中国人民银行苏州分行。谈起当时参加工作,他记忆犹新:“第一次参加行里发行科工作的时候,我们甚至还用铁锹来铲人民币,那个时候确实是比较落后。”

  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但总是带着一沓沓钱,确实不太方便。1985年,中国境内第一张信用卡诞生,当时卡片没有磁条、芯片,每次刷卡都要打电话给银行核实信息。

  此后的十年间,信用卡金融飞速发展、普及。1995年苏州全市各类金融信用卡已有二十多万张,到了1999年初,苏州全市发卡量已经超过一百六十万张。各种崭新的金融产品,也让人应接不暇。现如今,随便走进街头的银行,就可以办理多种类的金融业务。手机移动支付更是占领了时代潮头,让花钱变得更加方便。几十年来,不同的支付方式,一波一波走进人们的生活。钱包里装着老百姓的日子,更装着日新月异的中国。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12月28日14点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空间站》。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徐晗 编辑/国正)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