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的变奏:40年,看上海老码头腾笼换鸟!

2018年12月18日 17:56:43 | 作者:袁锦生 梁瑄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5c17a789f3ca624f6162e03d 16837963 2018-12-18 17:56:43 /a/20181218/5c17a789f3ca624f6162e03d.shtml

  【编者按】
  上善若水,海纳百川。
  上海,背靠万里长江,面向浩瀚海洋,吸收多元文化,书写发展传奇。
  1978年到2018年,40年日升日落,云卷云舒,处于长江与东海交界的这颗东方明珠经历过凤凰涅槃,如今已焕然一新。
  “奋进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全媒大调研”,荔枝新闻联合全国三十多家主流新媒体平台,展开最后一站:“魔都”上海,探寻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在40年间如何展现非凡“魔力”,发展成为一座生机勃勃、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无论是资源集聚、产出规模还是经济活力,长三角地区都是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地方。而这一切,离不开上海港这个世界第一大港的支撑。

  上海港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中国沿海中心地带,为长三角地区核心港口之一,扼长江入海,居南北交汇之地。随着40年改革开放的劲风潮涌,如今的上海港不仅在中国举足轻重,在国际上同样名声显赫。

  根据ALPHALINER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集状箱港口排名,上海港吞吐量为4023万标准集装箱,位居全球第一,高出排名第二的新加坡港近700万标准集装箱。

  自动化!全球最大码头“空无一人”

  巨大的集装箱被轻轻抓起又放下,无人驾驶的电动车辆来回运送,远程控制室里工作人员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实现对码头装卸作业的操控。

  位于上海深水洋山港的四期码头,是国内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从2017年12月10日正式开港运行至今已有一年,目前,一昼夜的吞吐量已突破1万标准箱。

  与传统人工码头不同,洋山四期码头是一座新兴高科技码头,看似平凡的外表下面,满地都是“黑科技”。

  这里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最大的亮点就是智能化和无人化,同时拥有“智慧大脑”与“绿色心脏”,堪称“集大成之作”。

  所谓“智慧大脑”正如这辆AGV自动引导车,无人驾驶、自动导航、路径优化、主动避障,它堪称是配有智能控制系统的“快递小哥”。而且它还拥有一项全国独有的技能:自动更换电池。更厉害的是,自动换电系统全程只需6分钟,打破了欧美技术限制与垄断。

  从传统人工装卸、机械化装卸、到如今的自动化装卸,作为从事塔吊行业已有11年的司机黄华深有感触。

  “以前在传统码头,我要在距离地面45米的高空作业,驾驶舱非常小,只有四五平米,需要一直弯着腰对着下面的集装箱作业12个小时。遇到大风天的话,在高空作业还得克服心理压力。”

  在位于15楼的中控塔,记者看到,如今的塔吊司机只需要面对电脑屏幕指示,花45秒的时间,就能完成操作,而且无论男女都可以轻松起吊集装箱。

  据了解,码头设计时秉承环保理念,致力于打造成全电能、零排放的绿色港口。上港集团尚东分公司工程技术部经理许力介绍:“比如传统码头一般是发电机供电,但这里是岸基供电,就是用码头的电给船远程供电。采用纯电动的方式更节能环保。”

  码头小了,作业能力大大提升了;环境变了,坐在办公室就能吊起集装箱;技术新了,核心系统实现了中国智造。从荒芜小岛,到世界上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作为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的上港集团尚东分公司副总经理罗勋杰感叹:“改革开放40年,对港口的发展是翻天覆地的,我们从最早的‘港口弱国’到‘港口大国’,再到如今的‘港口强国’,这是非常巨大的转变。”

  国际化!老码头变身邮轮港

  “哇!这邮轮真大,设施豪华,我感觉自己登上了‘泰坦尼克号’。”在位于上海宝山区的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刚刚登上邮轮的深圳游客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自2011年10月正式开港以来,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累计接靠邮轮1800多艘次、出入境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成为中国第一、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邮轮母港。

  上海吴淞口邮轮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顾绘权告诉记者:“2011年,我们在建设阶段接待了9艘船,接待旅客2.31万人次。2012年试运营的第一年,我们接待了60艘船,接待旅客达到30万人次。经过5年发展,到2017年,我们接待船舶466艘,接待旅客291万人次。”

  目前,共有皇家加勒比“海洋量子号”“辉煌号”“塞琳娜号”“诺唯真喜悦号”“盛世公主号”等18艘邮轮在吴淞口落户。未来的它,将进入"四船同靠"的新纪元,带动上海跻身世界邮轮母港城市第一方阵。

  然而谁曾想,就是这个地处长江、黄浦江、蕰藻浜三江交汇处的邮轮港口,在多年前,仅仅是一个杂散货集装箱码头。

  “以前这里作为货运码头,污染严重,一批高风险、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聚集,经济效益相对低下,旧业态已不再适合宝山发展。”

  上海宝山区委书记汪泓介绍,宝山的位置相当特殊,它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门户位置,它的区域位置优势、空间发展优势和产业优势不言而喻。老工业区如何转型升级?“我们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老码头现在变成了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老仓储现在是创业创新的园区,老场房变成玻璃博物馆。”

  借助区位发展优势,宝山走出了一条从传统工业区向以邮轮经济为特色的现代化滨江新区转变的转型之路。如今的宝山,不只有“钢花”(钢铁产业),而且有“浪花”(海洋旅游产业),依托母亲河,一座生态、生产、生活相适应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区展现在世人面前。

  智能化!老仓库转型创业园

  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值的“三高一低”企业用地,摇身一变,成为机器人、新能源等高新科技项目的工业用地,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就是宝山产业成功转型的一个例证。

  一进入机器人产业园,十几台机器正“挥舞”着胳膊,像在和客人打招呼:“你好”。这些工厂生产线上的机械臂,不仅能够代替有规律性操作的动作,还可以通过编程,调整精准度。

  “这款三维激光切割机器人,从技术到外观都是由我国本土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用于汽车制造切割工艺。”

  众宏(上海)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相武告诉记者,这台机器在今年初投放市场,比目前世界领先设备在切割速度上快了一倍,精准度上也提高了一倍。“它能切割1mm的小圆,而其它世界上最好的机器人只能达到2mm小圆。”

  据了解,智能制造成为园区发展的新常态。现在在宝钢的钢铁生产基地里许多环节都由机器人在运作。金色的炉台边,整个冶炼过程和系统操作全都是机器人生产,形成了“黑灯工厂”和“无灯工厂”,这样既保质保量,又保证了劳动者生产安全。

  从1994年被批准设立区级工业园区,到如今入驻规模企业180多家,其中机器人及配套企业60多家。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以“产业化、多样化、高端化、集成化、区域化”为战略定位,将逐步形成机器人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业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式发展。

  从环境污染的退出到新兴生态的崛起,上海老码头腾笼换鸟,实现了由制造变智造的转型升级。

  城以港兴,港为城用,通江连海,环抱世界。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航程中,上海将昂起龙头,乘风领航。

(来源:荔枝新闻专稿/袁锦生 梁瑄)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