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qq群每天风云四起、传统文化进校园却吃"冷板凳"……诸如此类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怎么破?昨天(11月8日),第二届江苏省教育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大赛在南京师范大学开赛,为期2天的时间里,来自全省高校的78名教育硕士生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开出各自的"处方"。
老师发的消息不敢不回、一言不合就在群里开吵,您是否也吐槽过家长qq群里的乱象呢?在苏州大学数学教育专业研二学生王耶看来,原本用于家校沟通的qq群早已成为一种江湖。“其实老师特别反感一种家长,每天 @ 老师,老师我们家某某某东西落在门卫室了,你帮我去拿一下好吗?老师今天晚上作业是什么呀?老师小孩子还没有起床可以8点钟再去吗?亲,你都高三了……”
经过数月调研,王耶表示,目前中小学家长qq群的功能,主要是发布家校联系信息。出现各类问题,原因是在建群时没有制订清晰的规定。“第一个肯定是要规范化,立规矩。第二个我觉得,高中现在的群还是比较单一的,家长怕惹到老师不开心,所以老师基本上只发通知,所以我建议可能是要丰富群的内容。”
王耶建议,家长群可以扩展成为探讨某些学习现象,以及家长和家长、家长和老师沟通的平台。
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二学生王景,关注的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却吃"冷板凳"现象。本学期,王景实习的小学开始推行《笠翁对韵》读本,可她却发现,传统文化进校园呼声远大于实际效果,在她看来,一部分原因是诸多细节没做到位。“我看到我们班上学生拿的《笠翁对韵》,连版本都不一样,这导致他们学习进度不一样,还有就是说我觉得这个读本很好,但是他们并不重视,而且主要学习的形式是诵读,我觉得这样是不够的。”
王景提出,传统文化进校园不能追求速成,更不能用零散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她建议根据课程特点,在语文课、历史课中融入适当内容,同时要配合学生"口味",设计课堂内容,在各种活动中融会贯通。
这些来自90后"准教师"们的新鲜观点,获得了不少评委点赞。教育专家表示,这些新的声音,一方面反映了"准教师"们对教育问题的诊断、分析、研究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比赛将于11月10日结束,届时将根据评委现场打分高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范洁萍 编辑/GZ)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