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习惯的名称是什么吗?你知道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是由哪几所高校组成的吗?今天(10月14日)下午,江苏省第十届大学生知识竞赛(理工科组)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江苏教育频道举行。江苏理工类大学生“最强大脑”新鲜出炉!
决赛现场,来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的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参赛选手院校的师生代表300余人参加了活动。
江苏省第十届大学生知识竞赛(理工科组)(原名:第六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面向省内普通高等院校的理工科大学生,本次大赛自去年启动以来得到全省各高校的积极相应,101所高校自发组织学生参加,参赛学生近7万人。根据参赛学生的笔试成绩,知识竞赛组委会共评选出一等奖15名、二等奖137名、三等奖1130名、优秀奖5692名。并选拔出本科前7名同学和专科前2名同学,共9名选手进入到今天的决赛现场。他们分别是来自南京大学吴雪旭、南京大学文广升、东南大学姜相含、河海大学顾天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戈建、江苏师范大学袁冯伟、扬州大学王思川、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周锐、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倪有涛。
选手经历共答题、限时答题、抢答题、必答题、风险抢答、风险必答六个环节,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判断、连线等,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哲学、历史、人文、地理、文学、艺术、经济以及时事政治等。最终来自南京大学的文广升同学凭借广博的知识功底、稳健的心理素质从众选手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赢得万元大奖;来自扬州大学的王思川同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倪有涛同学、南京大学的吴雪旭同学,表现优异,依次获得一等奖的前三名。
“最强大脑”文广升来自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今年大四的他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喜欢读四书五经,在初、高中时期最大的减压方式就是看一些世界名著,来到大学之后更是会关注时事政治,提高自己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修养。
来自东南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姜相含表示,读书、绘画是他的爱好,在校期间大一、大二的理工科学生还必修6个学分的人文选修课,这对自己的通识教育有了极大的帮助,他认为理工科学生要有一个健全的灵魂,那就必须要是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同步提升。
决赛结束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康凯对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的大学生知识竞赛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专门人才的基地,要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长期以来,江苏把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江苏省高教学会会长丁晓昌代表知识竞赛组委会宣布第十一届大学生知识竞赛(人文社科组)启动,2019年将面向全省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开展自然科学的知识竞赛。丁晓昌表示,社会变化很快,每个人一生中平均会面临三到四次的职业选择,所以大学光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各类素质素养具备以后,学生可以面临各类挑战。十年前,我省就开始举行大学生知识竞赛,促进大学生素质提高,理工科大学生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文科大学生来提升他们自然科学的素质,这样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多面手,接受社会的挑战,成为我们今后的各界精英。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蒋海涛 黄建生 编辑/赵恩婕)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