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的信件不仅仅只是纪念 敬一丹携新书《那年 那信》来宁

2018年10月13日 14:39:50 | 作者:丁凤云 姜坚 吴红鲸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5bc192d9b8318923afd6bc6e 16028192 2018-10-13 14:39:50 /a/20181013/5bc192d9b8318923afd6bc6e.shtml

  今天(10月13日),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携新书《那年 那信》来到南京与读者见面。《那年 那信》是一部“家世”式的成长记录,跨越68年,浓缩了1700封珍藏家书,承载了五代人的痕迹,读起来,年长的读者会觉得熟悉,年轻人也可以看到一代一代的来路。

  全书共30个篇章,敬一丹以“信中信”的方式与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后代交流,引出信的故事。从1950年的情书,到2018年的“微信控”,不同年代的气息渗透其中。在敬一丹看来,这些信里记录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更是千家万户的故事。就像一块块小拼图,拼出了不同年代的世间图景。“每家都会有家信,每家都会有故事。如果有一种记录意识把他记下来,那他就有可能和更多的人产生共鸣,有一种分享的效果。”敬一丹说。

  敬一丹生于1955年,父母从事法律工作,父母的爱情和人生追求有着浓厚的时代色彩。敬一丹小时候就发现,家里床下有个木箱子,里边放着妈妈爸爸的信。这种留存习惯影响了子女后代,家里的信越来越多,到近年整理时已有1700多封。对比网络覆盖、即时通讯的现代,邮筒上绿色的记忆,手写的、穿山涉水历经寒暑保留下来的信件,绝不仅仅只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在字里行间、岁月更迭中的回望。

  1950年12月23日,敬一丹父亲写给敬一丹母亲的恋爱第一封信:

  1951年2月8日,敬一丹母亲写给敬一丹父亲的信:

  敬一丹表示:“不说年轻人,就连我妈妈那么珍惜手写信件的人,今年已经88岁了,她都成了一个微信控。我们在谈手写的书信,并不是说我们要回到那个时代,现在我们可以用微信这种便捷的方式来沟通、交流、记住,但是信里边那些让我们最珍惜的内容,那些精神层面的深入沟通,应该延续在新的沟通方式里。”

  《那年 那信》还通过一个个细节让人感受到家教家风的传承。敬一丹表示,她在记录时,就把自己的女儿想象成读者,希望用年轻人喜欢的风格和方式去讲述,如果他们能从中看到一代一代的来路,就很欣慰了。

  更多详细报道,欢迎收听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苏南地区FM95.3)的各档节目。《江苏新闻联播》07:00-07:30《新闻早高峰》07:30-09:00《新闻晚高峰》18:00-19:00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江苏教育频道/ 姜坚 吴红鲸 编辑/赵恩婕)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