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泰州兴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施耐庵、郑板桥等名人辈出。改革开放以来,文坛涌现出一大批有成就的兴化籍作家,毕飞宇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1964年,毕飞宇出生于兴化市大营乡陆王村,父亲是一位乡村教师。受父亲的影响,毕飞宇从小喜欢读书。1978年,14岁的毕飞宇到县城就读高中,期间,他接触到了王蒙等人的作品,于是还在读高中的毕飞宇就开始尝试创作。当时,学校、家长并不鼓励学生写作,毕飞宇只能像"做贼一样"偷偷摸摸地写作。
1983年,毕飞宇考入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就读。大学毕业后,毕飞宇一开始从事教育工作,闲暇时给刊物投稿。刚开始,面对的却是各大刊物接连退稿。面对退稿,他依然坚持写作。直到1991年,毕飞宇的处女作《孤岛》终于在《花城》上发表。毕飞宇说,退稿虽然让他不舒服,但是因为年轻,不害怕。因为每天他都在写,退回来了,他还有。再退回来,他还有。只要往那儿寄,文章发表的一天一定会到。哪一天不知道,这要看运气,只要往下写就行。
此后,毕飞宇又创作了《楚水》、《那个男孩儿是我》、《是谁在深夜说话》等先锋文学作品。可就在取得一些成绩后,毕飞宇转而开始创作现实主义文学,发表于1996年的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就是毕飞宇转型的开始,该作品获得了首届鲁迅文学奖。与此同时,毕飞宇也开始操刀影视编剧,由他担任编剧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就出自他的小说《上海往事》,这部由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的影片,于1995年上映,毕飞宇也因此声名鹊起。
此后,毕飞宇的文学道路变得更加宽广。2004年,中篇小说《玉米》发表,再次摘得鲁迅文学奖。2011年出版的《推拿》,获得第八届矛盾文学奖,该奖项为国内长篇文学作品最高奖项,这也是江苏作家首次拿下这一大奖。
2017年,毕飞宇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现为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江苏文学院首任院长。面对这些头衔与荣誉,毕飞宇显得非常平静。在创作的同时,他也不忘推动家乡文学的发展,主动充当文学的"传道者"。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李明洋 王宇 编辑/国正)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