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大学,
住宿舍、认识新舍友,
绝对是最值得期待的事情之一了!
提到分宿舍,
以往的方法是按照姓氏、学号之类的,
比如,一个寝室里会出现四个李雷、韩梅梅……
南京大学通过数据调查,
统计大一新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
以大数据的方式分配宿舍。
原来啊,从2017年开始,
南京大学就已经实施了按照生活习惯安排宿舍的做法。
地学大类2017级的朱同学,
进校时就按照生活习惯选择了室友。
她说,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自己选,
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生活习惯上的矛盾。
对此,很多网友也表示认可:
不过记者发现,
在一年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明明自己选择的是“早睡”的寝室,
宿舍里却混入了“夜猫子”。
上大学立下的flag倒了……
不过,也有网友质疑数据的真实性:
南京大学学工处副处长李浩坦诚,这种宿舍分配的方式,确实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原来,作息时间早的同学可能对作息时间晚的有一点制约。但现在作息时间晚的都在一起,这就没边了。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所以我们现在要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
今年南京大学对宿舍分配的方式进行的升级,
除了“作息时间”、“空调使用习惯”、
“个人卫生习惯”等选项,
还有“兴趣爱好”一栏。
量化评估各项数据间的相似度,
帮助新生更快找到志趣相投的舍友。
校方表示,把兴趣上具有趋同性的同学,
在安排宿舍时尽量安排在一起。
对此,大学生们看法不一:
“兴趣爱好我觉得就没有什么必要了,如果相同的话,大家都爱打游戏,可能就每天打游戏。不同的话,还是能够很好地相互补充。”
“比如说,喜欢看书可能就会分到一起,喜欢唱歌的分到一起,这样就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吧。”
网友们也是吵翻了:
校方表示,使用了大数据“LFM推荐算法”,对学生们的信息进行了量化处理。以今年新增的调查选项“兴趣爱好”为例,00后群体兴趣爱好广泛,分散度高,传统的匹配方法很难量化评估新生之间的兴趣爱好相似度。而“隐语义模型”算法就可以恰到好处的给出解决方案。通过“隐语义模型”,爱好广泛的新生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舍友,建立共同话题。
对于按照兴趣爱好划分宿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邱建新教授则表示,作为学校,这种尝试是值得肯定的。有利于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促进同学之间和谐相处。但如果过分的强调兴趣爱好的相同点,来进行宿舍划分,值得商榷的:“如果你把相同的安排在一起,学生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样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如何学会和那些兴趣爱好、思维、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相处,对于这些孩子来讲,可能就缺少了这样一种机会。学校如何更加合理的做好学生宿舍的分类,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周洋 编辑/秀烽)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