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这211处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2018年07月31日 17:13:12 | 作者:汪舒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5b60281eb8318923afd4be45 15165267 2018-07-31 17:13:12 /a/20180731/5b60281eb8318923afd4be45.shtml

  7月30日,南京市政府公布了南京市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共有211处老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清代、民国时期,还有不少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建筑。被列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以后,这些建筑将会受到什么样的保护呢?

  入围名录的建筑大都声名低调

  本次南京市公布的第二批211处历史建筑里,有不少名人故居。位于西康路52号的民国建筑是戴铭礼旧居,主人戴铭礼曾任国民党财政部钱币司司长,这栋民国建筑建于1935年,已经走过了83年的风风雨雨。

  而在南京大学西侧汉口路75号的民国建筑,当年的主人也赫赫有名,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冯铁裴,坐北朝南的两层西式建筑建于1938年,如今成了普通民居。

  住在这里的居民告诉记者,从装修和建筑材料就能看出建筑的历史,首先墙体使用的是灰砖,其次,房子里的地板、楼梯扶手都是木质的,这种木头比较厚,现在装修基本不会用这种木头,比较笨重,不过挺耐用的,用了几十年了也没什么变化。

  本次南京公布的211处历史建筑,相对来说,知名度略逊于2017年年底公布的第一批400多处历史建筑。武夷路13-1号是意大利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有一栋老建筑藏身在居民楼中,附近的居民每天从此经过,但也并不知道老建筑曾经的故事。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沈旸认为,知名度不大的历史建筑,可能也没有得到比较好的保护,恰恰说明需要这样的一个手段,让它得到更好的彰显和保护。

  老建筑留下来 更要活化利用

  而记者今天走访的3处建筑,都没有相应的挂牌和保护标志,也难怪附近的居民会知之甚少。其实,在被列入保护名录之前,这些建筑已经悄然成为影视作品取景和街巷旅游的热点。比如汉口路75号的建筑,就会有学生来此拍摄民国时期的画面;而西康路50号的建筑,住在这里的居民说,经常有大学生、学者、游客来参观。

  南京市政府要求,规划、文物、房产、国土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制定保护与利用的鼓励、激励措施,调动历史建筑所有人、使用人、管理人保护与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老建筑留下来,更要活化利用。

  沈旸认为,这种历史建筑有一定的价值,但它的价值还没有上升到成为特别重要的重点文物保护的概念。因此,还是要鼓励人去用它。因为这些房子成为历史建筑,可以让使用者更多地了解,在使用的时候,有哪些能做的,哪些不能做的,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它的保护。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汪舒 编辑/国正)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