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毕业生辞职回家做紫砂壶 竟是为了……

2018年07月06日 16:18:37 | 作者:糜梦逸 通讯员 李骏 朱家萌 丁焕新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5b3f2423f3ca6264ac2ba646 14853799 2018-07-06 16:18:37 /a/20180706/5b3f2423f3ca6264ac2ba646.shtml

  东南大学毕业的80后青年孙科回到了宜兴,拾起了老祖宗的行当:紫砂陶艺制作。这个985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本来有着外人看来非常光辉的前途,为什么选择了又苦又累的紫砂陶艺制作?带着这个问题,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的师生们来到宜兴,开始了老行当的探寻之路。

  “最重要的是老行当的手艺和文化魅力。”孙科坦言,吸引他回归这一行当的是紫砂陶艺制作的精湛而迷人的手工艺,以及中国悠久深远的文化。“技术可以靠老师教和自己的勤学苦练,绘画、书法、石刻、诗文,却是要靠长期积累的,什么都要懂的,不仅要懂,还要精深,要有自己的理解,这样才能融入到技术当中。”

  和孙科一样,毕业于名校却又回乡传承紫砂陶艺制作老行当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据宜兴陶训学校邓招芳副校长介绍,就丁蜀镇一地,近年来就有将近30%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就业从事老行当。这部分年轻人主要看中的是老行当的新生命力。据中国陶瓷博物馆馆长、宜兴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院长周小东介绍,科技的进步对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的影响力并不是特别大,最多就是工具的精巧与灵便。这恰恰说明传统技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与顽强的生命力。对于由于紫砂陶土资源的有限控制、高额利润吸引而产生的“化工壶”现象时,周馆长一方面深切表示陶土资源的价值及其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也对手工艺制作紫砂壶表示出高度的自信,认为手工艺品的不可复制性与文化理解力永远是市场的稀缺要素,远不是“化工壶”能够替代的。

  同样对宜兴紫砂陶技艺保持乐观态度的是范家壶传承人范伟群大师。他在谈到“宫壶”制作技艺时表示,“宫壶”壶体结构神似汉字“宫”,以古代中国帝王宫殿建筑为参照,不仅具有高超的技术功力,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在谈到名人名壶知识产权保护时,宜兴市研究级高工史小明既表示担忧,又表示乐观。担忧的则是在利润的驱使会让老行当的传承变了味儿。乐观的是名壶在技术上和文化上有着独到的功力,很难被模仿。

  两难之际,采访进行中偶遇徐秀棠大师,大师的两句话让团队的内心云开雾绽。一句是:传统也要跟着现代走。另一句是:学艺是一生的事情。这两句话令大家良久深思:对于紫砂陶艺制作,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技术与文化,这几者的融合应是老行当焕发新自信的永久之道吧!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糜梦逸 编辑/梁瑄)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