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教育厅不久前公布的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中,由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编写的,全国25省200多所学校正在使用的国学教材《12岁以前的语文》被评为“特等奖”。今天(12月18日)上午,北京东路小学举行海峡两岸和香港教学研讨会。未来,这套教材有望进入港台的小学,更有望“进军海外”。
古今结合学国学 注重感受不死记
在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孩子们的语文课开始了。今天他们要学习的是以儿童形象为主题的组诗教学。怎样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里,学会多首古诗呢?老师有办法!
孩子们正在读白居易的古诗《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那这个小娃为什么要“偷采”呢?老师请大家想想看。有同学说:“我是觉得他上学的时候跟别人承诺过给他一个白莲,家长又不同意,他就偷偷摸摸去采。”;又有同学说:“可能这个小娃妈妈生病了,只有白莲才能治好。一个小小的字,到了同学们眼里,竟然有这么多种的理解。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孙双金表示,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有小朋友质疑——老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烦乎?朋友来了,天天陪她烦不烦啊?所以,现代的儿童有现代化的眼光,我们用儿童现代的眼光来审读传统和经典的时候,就要和孩子们进行对话,进行碰撞,进行探讨。这就是“古今结合”的教学法。
此外,《12岁以前的语文》还鼓励同学们把课文唱出来、表演出来,边玩边唱、边演边学。在愉快的课堂氛围里,享受国学,而不是死记硬背。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语文老师吴玲表示,熟读成诵,不求甚解。孩子在6岁到12岁这个年龄阶段是他们的记忆黄金期,更多让孩子去感受、去诵读,很多深入的理解可以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不断再去强化。
进入港台重根基 进军海外扬国粹
今天上午,这套教材的海峡两岸和香港教学研讨会同步举行。未来,这套教材有望以“学术交流”的形式,进入台湾、香港,更有望进军海外,在世界各地华人孩子心中种下“国学种子”。
来自香港的语文老师罗一宸表示,通过学习国学,要让孩子们自己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从中国文化里找到他的根。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糜梦逸 编辑/梁瑄)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