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南京大屠杀,绕不开可歌可泣的南京保卫战,今天,由南京保卫战将士后代、海内外黄埔亲属等三十多人组成的寻访团来到南京,寻访80年前发生南京的战迹故事。
将士后代来宁寻访 抗战烈士不朽
在寻访团中,有一位来自湖南怀化,他叫刘朝辉,第一次来南京,以前他只知道爷爷刘秉勋在抗战中牺牲,但是如何牺牲却一无所知。今天,他终于知道,爷爷曾是南京保卫战时马家山炮台总台长,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时,炮台所有将士全部阵亡。
“我父亲他们当年都在南京随军,南京开战危急的时候,我奶奶和父亲他们三兄弟,一起被送回家的。寻找爷爷很多年,其实我们家属后代一直不知道他到底战死在什么地方。”南京保卫战牺牲将士刘秉勋的孙子刘朝辉告诉记者。
南京保卫战战迹寻研团团长张定胜,负责这次南京保卫战将士后代寻访团讲解,他前后花费了3个多月的时间,记录了80位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士兵姓名,全部绘在一张《南京抗战烈士不朽》的作品上,整张作品长2米4,宽1米2,共有1000多字。“我想的就是让那些曾经有名有姓,名不见经传的那些人展现出来,因此我也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去查询当时牺牲在南京各个部队里的下级军官甚至士兵。”
东华门曾发生巷战 寻访告慰先烈
南京保卫战是抗战正面战场22次会战之一,时间飞逝,南京保卫战的照片、遗迹也被一点点发掘。今天下午,寻访团来到南京中山东路的东华门,不为人所知的是,当年日本从中山门攻城后,中国守军曾在这里和日军开展过激烈的巷战。
张定胜告诉记者,从1938年日本人发行的资料显示,当时攻占南京的图片通过图和显存的建筑基本断定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战事,而那些弹孔也可判断是我们自己反击日本军队打的。“从历史的史料和物证上证明,有一部分当时有血性的中国人当时还是留下来进行了抵抗。”
80年后,战火已经消散,但是寻访历史的脚步却不会停止。接下来的几天,这些抗战将士后代还将寻访清凉山、中华门等多个战争遗迹,祭奠先烈。
陈颐鼎也是南京保卫战将士后代中的一位,他指着一面战旗告诉记者,这个战旗就是他父亲的。“这是他们当时守南京保卫战的时候军旗,我看到这幅画是热泪盈眶很感动。我父亲当时守保卫战的时候,血战了五天五夜,牺牲的将士很多。”
黄埔军校同学后代台湾联谊会会长丘智贤认为,去了解历史,是对先人的一种告慰。“抗战史研究是有血有肉的,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多个来源综合分析。”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郑丽丽 查金 编辑/李明莉 )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