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下午3点,“欲换凡骨:金丹书法篆刻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此展由中国书协展览部、江苏省文联、西泠印社、南京艺术学院主办,江苏省文促会、江苏省书协、江苏省篆研会协办,为金丹先生第一次大型个展,展出其书法、篆刻作品近百件。
金丹,1966年5月生,江苏扬州人,文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系主任,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篆刻研究会副会长。
金丹写字风格一以贯之,基本面貌在二十几岁就形成了,不断地完善丰富。他锺情秦汉碑刻,又取法二王、孙过庭、杨凝式等人,资故实,酌新声,妙在能合,神在能离。和草书相辅相成的其他几种字体也有特点,并风格统一。他的楷书端庄而有趣味,又时见虞世南的遗韵。其篆书也有味道,喜大篆,又融草书意趣,灵动多变,古意盎然。其行书取法《圣教序》及二王墨迹,散逸生动,不拘于一招一式。隶书虽不多写,但汉人意趣十足,尤其略带简味的隶书,很见情性。
金丹是善于将理法与性情统一起来的艺术家,以强烈的主观统摄和变通丰厚的客观,他的书法篆刻以情御法,理中见性,是其艺术特色,更是其人的独特品格。金丹能够把古典的艺术精神与个人的情性结合在一起,飘逸自然。金丹诸体皆能,而最擅长草书。他平时不大讲话,但是写起草书来,胆子非常大,旁若无人,解衣盘礴,不斤斤计较于点画,而点画精神、血脉灿然呈现。他的作品充满了篆籀气,初看有点林散之的影子,细看全是他自己,所谓“与古人同而不得不同,与古人异而不得不异”。
金丹先生为人为艺一向低调,从不张扬,他是当代中青年中为数不多的理论与实践兼优、品德与艺术双馨的艺术家。展览吸引了全国众多书法爱好者的围观,现场气氛热烈,人气爆棚。这次展出其书法篆刻近作近百件,篆、隶、楷、行、草五体具备,尤以行草书最能打动人心。
进入壮年的金丹,正蒸蒸日上,在书印的风格形成与变化上,都有着许多上升的空间。如今之书坛喧嚣尘上,热闹非常。凡有志于此者,都知道宁静致远的道理,金丹有今日之成就即在懂得静默的意义,更知道无数个寒灯下苦读的价值。但是,还有未来,是金子在尘埃中总会发光,因此且将今日之展览当作人生里程的又一个起点,是最好的选择。
据悉,《欲换凡骨·金丹书法篆刻集》同时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家简介
金丹
1966年5月生,江苏扬州人。文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系主任。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篆刻研究会副会长。
1988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首届书法专业,
1998年先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导师黄惇教授。
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重大展览中入选和获奖。
书法创作之外,致力于书法史论研究,论著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一等奖、西泠印社当代篆刻学术研讨会一等奖、教育部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文联授予“江苏省艺术成果奖”等。
先后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
自序
金丹
予髫龄学书,初无师承,后得广陵乡贤何雪庐先生启蒙,初学颜平原,继学褚河南,再学虞永兴,又于《集王圣教序》学之最久。予少时临写,横斜曲直,无不肖似,颇为自得。雪庐先生年届耄耋,循循善诱,而予少不更事,未得其解,某年先生八十,予十八。弱冠后负笈金陵黄瓜园,师事风斋黄惇先生,后又二度、三度随先生游,染濡至深。秦汉碑版、晋唐法帖、明清墨迹皆所涉及,遍临王右军、李北海、杨景度、米南宫、王觉斯诸家。先生于书印一道常有惊人语,予于书学始有大进,知学古人书非徒以形似为能,当妙在能合,神在能离。夫学之通蔽、书之雅俗,皆豁然有会,尤以书史之变、书风之别,了然于胸,学书之路明矣。
翰墨者,乃昔贤之馀事,今人之专艺,虽时代不同,体用略异,然其不同于他艺,若徒以造型目之,则书道微矣。书道之妙,在独抒性灵;书史之奇,在入古出新。入古者,变之途;出新者,变之机,然变者即解放也。予今于书,欲新而不故作新,欲变而不强作变,而求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何其难哉!
东坡云:“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予人书未老,正求绚烂之时。予于书法篆刻一道,虽无所成,但不甜、不俗、不邪,此正思翁论画关捩。篆刻小道,壮夫不为,予浸于秦玺、汉印有年,又于汉金文中得法,尤笃嗜吾乡吴攘翁,篆刻力求刀笔互见,平中见奇。
黄山谷诗云:“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予极喜其诗,尤于杨少师心慕手追。予虽有成仙之名,却愧无换骨之才。董思白评此诗云:“山谷语与东坡同意,正在离合之间,守法不变,即为书家奴耳。”诚然,翰墨之道,良工心苦,骨虽凡,然欲换,予当以此为座右。
四十年来妄学书,未知纸笔费几何?时有废纸数十,仅得一纸,知书必资神遇,而不可力求也。今聚书印作品近百件,皆近作也,小不盈尺,大逾寻丈,虽未能尽抒己意,然一时之迹,亦真实不虚,情之所锺,兴之所至,不计工拙,以乞大方之家教我。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