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军事:这群白衣天使跋山涉水,只为情!

2017年10月14日 14:58:00 | 作者:蔡和 牟家金 田柳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讯(通讯员/东海舰队 蔡和 牟家金)8年前,113医院专家医疗队跋山涉水,到5000多公里外的新疆哈巴河县“认亲”,开启对哈巴河县人民医院精准帮扶的征程。8年来,援疆医疗队把对党忠诚、为民解难的铮铮誓言,书写在天山脚下的茫茫戈壁,总行程达50000多公里,10000余名各族群众足不出户便享受到专家的诊疗,赢得西北边境线上“健康使者”的美誉。

  ▲医疗队深入草原戈壁巡诊

  ▲与在戈壁深处值勤的科克托海村驻村卫生人员合影留念

  哈巴河县地处祖国西北最边缘,春冬季平均气温零下30摄氏度,呵气成冰;夏秋季平均气温40摄氏度,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白天穿短袖,晚上裹大衣,气候环境异常恶劣。

  虽然条件艰苦,但还有1个月将退休*放射科主任俞高龙不顾妻子反对,再次向领导递交了援疆申请书。

  俞高龙是放射专业响当当的“大拿”,在医院向哈巴河县人民医院捐赠价值500多万元的核磁共振仪器后,俞高龙第一时间申请到哈巴河县人民医院,帮助安装调试仪器,手把手为哈巴河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传授技能,补齐哈巴河县人民医院在放射专业上的“短板”。

  就这样,已参加过帮扶哈巴河县人民医院的俞高龙,第二次踏上到哈巴河县的征程。截至日前,核磁共振已为阿勒泰地区500余名各族群众确诊病情,为早期治疗提供了强力支撑。

  ▲中医科主任朱志康为群众诊治

  ▲五官科主任施祝良用便携式鼻咽喉镜为群众诊断

  ▲五官科主任施祝良为牧民阿木拉汗检查眼睛

  语言不同,心灵相通;地域不同,信仰相同。全院工作人员把“56个民族56枝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根植脑海,用实际行动诠释各族群众一家亲、军民鱼水情更浓。

  医疗队员妇产科医生周琴经过18个小时的颠簸,凌晨2点多刚到哈巴河县人民医院,行李还未放下就赶到急诊科,为一位休克1个多小时的少数民族孕妇诊治。

  经过全麻剖腹探查,周琴确诊孕妇是宫外孕引起的破裂大出血,随时有生命危险,必须立即手术!顾不上多想,周琴立刻对孕妇实施患侧输卵管切除术,硬是把一只脚踏进“鬼门关”的孕妇拉了回来。

  8年来,医院涵盖骨科、放射科、消化科、妇产科、内科、外科等11个科室的2名博士,23名硕士,36名各自专业领域里的行家里手先后奔赴哈巴河县人民医院帮扶,为各族群众送医巡诊,开展各类疑难手术100余台,在阿勒泰地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放射科俞高龙主任、妇产科医生周琴、特诊科医生蔡昊展明知任务繁重、环境恶劣,先后两次赴哈巴河县人民医院帮扶。

  ▲特诊科医生蔡昊展为看病的诺尔兰检查

  ▲肝病科主任向牧民讲解用药注意事项

  深夜,没有经过常规产检的38周哈萨克族孕妇阿可汗•尼娜,因头痛、恶心入住哈巴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立刻做好接生准备。

  意外突然而至,阿可汗•尼娜进入产房后血压升高,身体剧烈抽搐,大人小孩命悬一线。

  医疗队员周琴临危受命,沉着冷静为阿可汗•尼娜实施剖腹产,大人孩子都保住了。当剪断婴儿脐带,产房传出宝宝哭声的那一刻,手术室里响起热烈掌声。

  阿可汗•尼娜出院那天,用哈萨克语一遍又一遍地说:解放军脐带妈妈,谢谢你给了我和孩子生命,你是我们的大恩人!

  “我们对少数民族患者多一份真诚,少数民族群众就对党多一份敬仰。”援疆医疗队把听诊器化作传递党的温暖的“传感器”,把缝合线化作维护民族团结的“生命线”。在完成好了为哈巴河县人民医院技术帮带,到偏远牧区为牧民、少数民族群众义诊、巡诊等“规定动作”的同时,他们还做好上门服务,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医疗知识宣讲,全方位、多层次筑起健康屏障。

  ▲骨科博士程继伟为哈萨克族牧民热拉哈提诊治

  医疗队员骨科博士程继伟在完成援疆任务后,听说离县城200多里外科克托海村的牧民巴汗双腿严重变形,难以正常行走,日常生活不便,于是取消了当天返院陪儿子过生日的计划,坐上医疗车就往巴汗家赶。

  在巴汗家,程博士为巴汗进行详细诊疗后,确诊她是中风引起偏瘫,导致肌肉萎缩,造成关节变形,程博士根据巴汗病情送上药品,并留下联系电话,以便开展后续治疗。得到诊疗后,由于语言不通,巴汗不停竖起大拇指向程博士表示感谢。

  ▲哈萨克族老人阿布拉提向骨科博士竖起大拇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医疗队员脊柱外科主任幸永明到哈巴河县第二天,哈巴河县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因家中有事请假返乡。

  42天里,幸永明一肩挑起哈巴河县人民医院骨科门诊、急诊、会诊、查房、教学,早上第一个到科里,下班最后一个离开,成功实施85岁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12岁患者骨折等复位术,手把手给哈巴河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教技能、面对面讲理论,遇到不懂的一对一“开小灶”,拉直了他们心中的“问号”,哈巴河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称他为“全能医生”。

  “帮带一科、辐射全院、带动一村”。医院用完善硬件、技术帮扶、专项资金“三驾马车”,促进哈巴河县人民医院全面建设跃升,变指头硬为拳头硬,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专家医疗队”。

  ▲五官科主任施祝良手把手为哈巴河县人民医院医生传授技能

  医疗队队员麻醉科副主任裘剑波、普外科医生孙刚没想到,他们为哈萨克族老人恰合库拉•木哈乃外实施手术的消息竟上了阿勒泰地区的头条。

  103岁高龄的恰合库拉•木哈乃外外出散步,走至泥泞处,老人脚下一滑不慎摔倒,大腿和脚很快肿得像包子一样,痛得呼吸都费劲。老人家人马上将恰合库拉•木哈乃外送医,几家医院均以老人年事太高、手术风险大为由拒绝了手术治疗。听说援助哈巴河县人民医院的军队医院专家在,抱着一丝希望赶到了哈巴河县人民医院。

  “有一分希望,我便会尽百分努力!我来做!”裘剑波与孙刚不约而同给老人吃下“定心丸”。无影灯下,裘剑波沉着冷静实施麻醉,孙刚手中的柳叶刀精准快狠,三个多小时后,老人的半髋关节置换成功。

  第二天,援疆军医为阿勒泰地区103岁老人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阿勒泰地区每个角落,一时被各族群众传为佳话。

  ▲医疗队专家与哈巴河县人民医院医生调试仪器

  塔依索干村是贫困村,哈巴河县人民医院和援疆医疗队与它结成“对子”,哈巴河县人民医院对其经济帮扶,援疆医疗队对其医疗帮扶。2年过去,塔依索干村不仅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还成为哈巴河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示范村。

  8年来,援疆医疗队以仁心大爱不断密切党群关系,为哈巴河县人民医院培养骨干20余名,诊治患者年龄最大103岁,最小12岁,开展了VSD治疗慢性骨髓炎、皮肤溃疡等12项新技术疗法,开创103岁老人髋关节手术、髌骨骨折聚髌器内固定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肝脏破裂救治手术、冠状动脉造影等6个首例,填补了阿勒泰地区骨科、放射科、外科等科室技术上的空白。

  图文:蔡和 牟家金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