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缘何成为欧洲恐怖袭击的温床?

2017年06月21日 09:07:00 | 作者:陈琰璟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作者:陈琰璟 (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研究员、荷兰语国家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6月20日报道,一名30多岁的男子当晚在布鲁塞尔中央火车站引爆携带的爆炸装置,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名男子被随后赶来的军人开枪击中身亡。比利时检方随后将这一恶性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如果仔细梳理近些年来发生的重大恐怖袭击事件来看,我们会发现背后往往都会和比利时这个国家挂钩:2016年3月22日,在首都布鲁塞尔扎芬特姆机场发生爆炸事件后,一个靠近欧盟总部的地铁站也发生爆炸,爆炸共造成31人身亡,逾270人受伤;2015年1月16日,在《查理周刊》事件发生后不到10天之后,比利时警方在韦尔维耶(比利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地铁站附近和恐怖袭击嫌疑人发生枪战,2名疑似恐怖分子的枪手被击毙,另有1人被逮捕于2011年12月13日,比利时东部城市列日发生手榴弹袭击及枪击事件,共造成6人死亡,另有123人受伤。欧洲中心无时不笼罩在“恐袭”的阴影之下。究竟是什么让原本宁静的“啤酒之乡”、“巧克力之国”、“欧洲心脏”一夜之间成为了多起恐怖袭击的策源地呢?

  复杂的国情

  由于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政党政治诉求不同等各方面差异造成了比利时国内政治环境极其复杂的现状。比利时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在联邦政府以下根据语言族群设立了三个社区,即荷兰语社区、法语社区以及德语社区;同时又设立了三个行政区,即布鲁塞尔-首都区、弗拉芒区(荷语区,大约占了60%的人口)和瓦隆区(法语区,大约占了40%的人口)。因此任何政策的制定都会牵涉到一个多层面沟通、交涉的问题,有时候因为各自利益诉求的不同,许多政策都难以落实,甚至制定政策成为争取政治筹码的手段,这种情况在比利时时有发生。很显然,政坛内斗消耗了比利时大量的政治资源和精力,如荷兰语区的新弗拉芒联盟党就主张自由民族主义,并致力于将该地区和平地从比利时分离出去,而法语区各政党则是为了争夺在布鲁塞尔更多的话语权,两派都急功近利地推动符合自身利益的政策实施,虽然表面上看来为自己的政治阵营谋求了发展,但其实质是损害了比利时整个国家的健康持续发展。2004年2月20日比利时通过了《移民选举权法》,这部法律中明确指出,凡在比利时居住满5年的非欧洲移民都有权利参加市议会的选举,这一选举的结果将直接决定市政府的执政党归属和组织的架构。这样一来,不管是荷兰语区还是法语区的政党都意识到了移民这一群体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拉拢本地区的外来移民,谋求各自政党的利益最大化。这一政策的通过是导致比利时目前移民政策过于宽松的主要原因,为日后比利时成为“欧洲恐怖主义温床”埋下了伏笔。

  比利时穆斯林社会地位较低

  由于政客们的需要,很多穆斯林轻松地走进了比利时的社会,但一系列社会问题诸如宗教问题、就业问题、社会福利问题等就会随之而来,正是由于比利时社会的复杂性,主要矛盾和舆论焦点都集中在两大语区的斗争上,因此移民问题和移民的诉求经常会有意无意地遭到忽视,造成了比利时移民入境较为窘迫的生活处境。从宗教认可度的角度来看,比利时穆斯林的信仰没有得到社会最广泛的认同。比利时穆斯林的人口达到全国总人数的8.1%,是比利时第二大宗教信仰。由于其社会地位的重要性,比利时政府于1974年认定伊斯兰教是与天主教、犹太教、新教具有同等地位的宗教,可以享受公共财政的支持。但不可否认的是,法律上给予的认可不一定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志。由于穆斯林移民大多来自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自身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相应的劳动技能,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穆斯林在比利时社会阶层中所处的地位不高。加之比利时本国居民对穆斯林的不理解和歧视,造成了移民难以融入当地社会生活的困局。而随着查理周刊、巴黎恐怖袭击案等极端恐怖事件的发生,欧洲穆斯林特别是比利时的穆斯林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当地新闻媒体又热衷于把全部的穆斯林与激进的政治运动和暴力活动联系混淆起来,这样便使得舆论的风向标朝着不利于普通穆斯林的方向偏转,进一步加剧了不同社会群体的矛盾。虽然国家法律对穆斯林团体予以了肯定,但是民间的不公平待遇依旧导致穆斯林的融入困难。这样间接地也给恐怖主义滋生提供了土壤,有些极端组织常常在清真寺周围招募新的穆斯林成员,在那里他们可以得到一些来自穆斯林社区的支持。在就业方面,比利时穆斯林的就业水平令人堪忧。二战结束之后,比利时曾经和许多国家签署过双边协议,引进大量劳工进行战后重建,这些移民有的来自欧洲,有的则来自穆斯林国家,可以说“第一代移民”在比利时的社会地位几乎没有差别,都处于社会较底层。而据比利时官方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欧洲移民同穆斯林移民在就业方面的差距已经非常明显。“新一代欧盟移民”具有更加强的竞争力,主要从事以知识经济或者服务为主的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强的经济实力。而“第二代非欧盟移民”在比利时的就业处境和他们的父辈相比,几乎没有太大变化。由于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并且缺乏过硬的劳动技能,穆斯林移民依旧从事着比较低端的工种,收入状况也不尽如人意。这也直接导致了许多穆斯林青年的心态失衡,从而误入歧途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

  与恐怖组织素有“渊源”

  2015年10月,联合国在比利时进行独立调查的负责人卡尔斯卡在报告中称,比利时是加入恐怖组织人口比例最高的欧洲国家。报告中提到,从2010年以来被招募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地参加恐怖组织培训的比利时人将近500人,其中至少207人仍在活跃作战,77人已经死亡,128人返回比利时,62人因各种原因受阻未能成行。这一数据只不过揭示了如今恐怖主义思潮在比利时的蔓延,殊不知在上世纪90年代比利时和某些恐怖组织就有了“渊源”,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武装组织、摩洛哥伊斯兰战斗团以及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都在上世纪先后进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郊区的莫伦贝克附近组织恐怖活动,不过这一时期的恐怖分子把比利时当作了自己的“庇护所”,只是策划了多起针对境外的恐怖袭击事件,其中就包括2011年刺杀阿富汗军事领导人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的恐怖袭击事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事件就发生在“911事件”前两天。恐怖组织选择布鲁塞尔莫伦贝克作为自己的落脚点有许多自己的考虑。首先,布鲁塞尔作为欧洲中心,人员往来相当密集,对外交往及其频繁,而由于警力不足和管理疏忽等原因,恐怖组织能够较为隐蔽地生存下来;其次,莫伦贝克生活着不少穷人,失业率高,贫穷问题严重,他们又很难在比利时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并且难以融入社会主流,于是很多人变成一班穷人困兽斗,那里边成为激进份子渗透的理想环境。而随着欧洲难民问题的凸显以及之后带来的欧洲政治格局变化,在比利时落脚的恐怖组织为了制造更多社会恐慌,一定会将自己的海外目光逐渐放回到比利时国内,从欧洲中心开始向外策划更多的袭击事件,巴黎恐怖袭击和如今的布鲁塞尔的恐怖袭击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其实,今日布鲁塞尔的恐怖袭击事件值得我们全世界深思和反省,纵观全世界恐怖主义滋生地,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欧洲高福利的发达国家竟然会沦落为“恐怖主义温床”的地步,一个人们原本可以轻松享用啤酒和巧克力的国度,竟然会在一夜之间成为一个哭泣滴血之地。但如果我们将比利时同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这些国家相比,就不难发现,这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极不稳定,国家处于分裂的边缘,恐怖主义正是利用了这些漏洞才慢慢安营扎寨,一步步来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比利时的某些政客也应该为这一恐怖主义事件以及社会的撕裂负起一定的责任。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