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军事:中美俄隐身技术大PK 俄T50曝出黑科技

2017年02月07日 12:05:00 | 作者:迷彩虎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最近美国F35B隐身战机部署到了日本,而中国和俄罗斯的隐身战机在2017年也接连服役,东亚的隐身战机时代正式到来。但隐身战机究竟是如何隐身的呢?美国和苏俄折腾的等离子隐身又是什么样的黑科技?

  美国F35B隐身战机

  世界上最早探索隐身技术的国家是美国,早在当初研制U2侦察机的时候,便使用了隐身技术,当时主要是通过在U2的机身上涂抹吸波材料来降低被雷达发现的概率。当然U2的隐身倒也没多大卵用,咱中国的防空导弹部队即击落了5架U2,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的防空导弹部队即击落了5架U2

  虽然说U2出师不利,但老美并没有停下隐身战机的研制步伐。在不断试验过程中,美国也推出了一款又一款,从早期的F117隐身战机到B2战略轰炸机再到F22战斗机和F35战斗机,甚至是X47B隐身无人战机。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也摸索到了战机隐身的奥秘。由于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其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方位、高度等信息。因此美军总结隐身的主要方法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个是反弹一切,另一个是吸星大法。

  F117隐身战机

  所谓的“反弹一切”主要是通过适当的外形设计和布局安排,使反射雷达信号尽可能地弱,并避免集中于雷达波来源方向。我们在现在所有的隐身战机身上都能看到这种外形布局上的变化。气动布局上的隐身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要点:

  X47B隐身无人战机

  第一:尽量使飞机外表呈平滑过渡,减少垂直相交面,机翼与机身融为一体;第二:尽量使用内部弹仓设计,减少外挂的可能,当然我们也知道隐身战机通常也会留有外挂点,但主要也是在非战区行动转场使用;第三:采用多面体的外形设计,让雷达波沿着特定的方向反射,尤其在垂尾设计时尽量倾斜,使得机翼、尾翼前后缘应平行;另外发动机的进气道和尾喷管尽量遮挡住。

  此外为了达到红外隐身,还有在燃油中增加特殊添加物,使排气中的红外辐射减弱;燃油充分燃烧,减少红外喷泄和“拉烟”现象;采用异形喷管改变红外波长,使红外探测器失效等做法。

  B2战略轰炸机

  隐身的另一个关键词“吸星大法”就是通过在飞机表面采用特殊的吸收雷达波的材料或者涂层,将雷达波尽可能吸收,减少反射率。拿B2隐身轰炸机来说,其使用的一种涂层便是名为交变高频材料,这种材料可能是由碳-热塑性树脂或炭化硅-碳复合原料制成的,喷涂在轰炸机表面诸如维修入口之类的壁板处,蒙上这种材料可以减小缝隙的尺寸,进而削弱反射雷达信号。

  B2的隐身涂料还有很多种,但这种“面膜”也有其弱点。第一是价格高昂,难以经常性地大量使用;第二是保存性较差,对外部环境有较高的要求;第三是涂抹、卸妆及保养战机比较耗时费力。

  苏联研制米格1.44的时候用了等离子隐身技术

  美国、苏联包括后来的俄罗斯正在研制等离子隐身的方法。所谓等离子隐身是指利用等离子发生器、发生片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在飞机的特定区域形成一层等离子云。等离子云构成的聚集形态能对电磁波的传播造成很大影响,使得电磁波或者被吸收或者被折射或散射。

  当初苏联研制米格1.44的时候就是用了等离子隐身技术,美国的B2轰炸机也有等离子涂层。这样通过飞机上的等离子发生器控制等离子的能量电离度、震荡频率等特征参数,使照射到等离子云上的雷达波与离子碰撞,用带电离子吸收电磁波的能量;此外等离子云也可以将电磁波向离子密度低的方向折射,并从其他方向射出。这样雷达波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改变传播方向,因而返回到雷达接收机的能量很少,使雷达难以探测飞行器准确信息,达到隐身的目的。

  F22战机

  目前俄罗斯在等离子体隐身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据说其第三代隐身系统在4到14GHz频率范围内可以使飞机的RCS值减少到原来的1%。这与美国F117隐形战斗机和B2隐形轰炸机在雷达上反映出的效果大致相同。俄军目前大力研制的T50战机在气动布局上的隐身效果与F22、歼20这样的隐身战机相差不少,有人甚至称其为“拍扁的苏27”。

  既然不指望在外型上隐身了那就用点黑科技吧!据说T50就指望着这个等离子隐身出人头地呢。不过黑科技固然玄妙但目前也存在着可靠性差、兼容性低、操作难度大、实用性不高等诸多问题。未来等离子隐身技术的发展究竟会如何,小编和大家拭目以待。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