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5日)是正月初九,在盐城市阜宁县庙湾古城广场上,人山人海,笑声不断。“迎来芒神,鞭打春牛,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四打六畜兴旺,五打万事大吉、六打天下太平……”当地文化部门精心挖掘编排的“打春牛”大型民俗展演在这里热闹上演。在阜宁县当地农村流传千百年的春祭仪式被搬上了现代舞台,让十里八乡的群众大饱眼福。
“打春牛”共分为迎春出会、说春劝农、鞭春祈福、全民欢庆四个篇章。鞭春牛是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在执礼官的主持下,古代县官们带着乡民围绕春牛,执鞭打牛,台下观众纷纷叫好。礼毕,演员们把春牛肚子里的阜宁大糕和谷物、糖果分撒给台下观众,祈福大家步步登高,都有一个好彩头。
阜宁县文化馆副馆长许红雁介绍说:“首先,这个牛鞭就很有讲究,它长二尺四寸,代表的是二十四个节气,也代表着时间。同样,它有五种颜色,五种颜色代表五个方位,东南西北中和金木水火土,整个的宇宙万物、时间空间等。立春之后,鞭打春牛就是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据了解,像打牛鞭这样的细节和内涵都是从《阜宁县志》的文字记载中发现、还原和重新编排打造出来的。
“打春牛”又叫“鞭春仪”、“迎春礼”,是中国农耕文化中历史最悠久的礼俗之一。一百年前,还普遍流传于苏北等许多地区。用彩鞭鞭打春牛寓意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提醒人们春耕即将开始,莫误农时。鼓励人们积极工作,努力奋斗。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古典民俗仪式,市民曹霞说:“很新鲜,值得一看,特别是年轻人看了对文化弘扬和传承有了更深的感受。”市民周昶太说:“打春牛,预示着新的一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我们希望把这个民俗传统保持好、传承好”。
近年来,阜宁县对以“牛歌、打春牛”等农耕文化进行抢救性挖掘、传承和创新,着力打造“牛文化”品牌。从2009年开始,连续五年举办牛歌大赛,阜宁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牛歌之乡”,牛歌文化也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随着历届牛歌大赛的举办,牛歌已经成为阜宁最重要的特色文化。如今,牛歌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足准备。以“牛歌、打春牛”为代表的农耕文化不仅成为阜宁县重要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而且成了国际民间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此次“打春牛”民俗展演艺术顾问顾宝华说:“‘牛’文化是阜宁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弘扬牛文化品牌,把它传承好,保护好,在后辈人当中发扬广大”。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