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工作报告不难看出,国家已经在大声疾呼,“我们需要进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企业信息化软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家广表示,环顾世界上知名的制造强国,除了国家大力支持外,都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和成千上万的工匠支撑。只有杰出的工匠,才能打造出优质、适用、美观的产品,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那么,工匠在哪里?
【培养中国“工匠”已经非常紧迫】
孙家广向记者讲诉了目前中国制造遇到的一些困难,“现在中国大发动机做不了。你看,大飞机C919,里面的发动机不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第二个,高档数控,高档数控五轴,20年了,也没做出来。还有一个,我们的集成电路也比较弱,我们每年集成地电路进口是2500亿美元。2015年,是中国进口最大的一个产品,比石油还多。光科技中90纳米的光科技指标还没有,国际上技术已经达到7个纳米了。这就说明这些关键的设备要受制于人了。”
【培养中国“工匠”需从教育入手】
如何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孙家广认为,要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紧贴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管用的、有气质的”工匠:“我觉得,其实我们更加强调的是教育,叫‘好就业、就好业、就专业’。所以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应该把教育跟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科技跟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使得我们的教育能够为社会发展输送有用、能用、管用的人才。要把培养的目标和定位搞清楚,不能片面的追求论文指标。而是更加的让大学生、研究生贴近社会、贴近企业,真正为企业解决困难。”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