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引力波”的发现说明科研不能急功近利

2016年03月05日 15:17:00 | 作者:江苏新闻广播特派记者团队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引力波”的消息备受社会关注,也引发了国内科学界对当前科研体制的反思。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建议,对重大基础科研项目,今后要给予更加宽松的环境,甚至宽容其失败。

  美国科学家宣布利用激光干涉探测到引力波后,崔向群深有感触。上个世纪80年代留学欧洲时,她就听说一些欧美科学家在尝试利用激光干涉来测量引力波。如今30多年过去了,这一实验才宣告成功。崔代表认为,现在一些科技领域的管理者,总是有些急于求成,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太能接受挫折或者失败,希望马上就能看到成果。像这种持之以恒的投入和付出,在目前国内的科研体制中,比较难以实现。

  崔向群代表呼吁,今后国家要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同时,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对重大基础科研项目及其研究人员,要打破日常考评的条条框框,给予充分的时间和宽松的环境:

  “他(科学家)深入钻研一个问题,可能要十年、二十年。但是你每年都要人家来考核,一年发表五篇文章、三篇文章,那个是短平快的。越是开拓性的、人家没有做过的这些事情,你就不能这样子要求,他有可能还要经过反复,有可能还需要国家下一步的支持。所以说要允许人家花时间,甚至是允许人家有失败。否则的话,有可能一个成果就断送了。”

  随着“引力波”进入公众视野,一个被称作“民间科学爱好者”的群体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前不久,号称在“五年前就提到过引力波”的“诺贝尔哥”郭英森走红网络。网友们对其褒贬不一。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表示,“诺贝尔哥”走红现象的背后,暴露出大众对科学素养的匮乏:

  “正如你说‘民间科学家’,也要有科学基础,有科学素养,真正科学的态度。他作为一种爱好,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科学研究,这个是很令人敬佩的。但是我觉得,动不动把非专业的都叫‘民间科学家’也不对。”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