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铃铃……”“30503次挂62辆到连云港站,86448次挂67辆连云港站开出……”6月27日9时许,记者在连云港“铁路港口联合办公室”看到,控制台上的电脑显示屏显示着港口地区车站、专用线车流占用情况,徐州车务段调度员陈德团桌上的“热线”电话铃声不断,他有条不紊地下达各项生产指令,指挥现场有序、均衡、高效地进行解、送、装、卸、取、编等作业,一列列“中欧货物班列”从“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连云港安全正点驶出。
被誉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连云港,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陆海交汇的枢纽。近年来,上海铁路局与连云港市政府携手联动,主动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力实施“铁港联运”,全面提升港口地区铁路货运服务功能,为陆桥过境运输和中哈物流基地等实体平台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撑,铁路发往中欧的过境集装箱班列步入常态化,连云港成了陆海“黄金通道”,带动了连云港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以往,港口地区客户办理铁路发运手续繁杂,需要到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港口、铁路十几个作业点查信息、办手续、取票据,饱尝奔波之苦。”徐州货运中心连云港经营部主任陈建明介绍,近年来,铁路部门秉承“心诚致远,通达天下”的营销理念,主动与港口强强联合,依托“联合受理、联合调度、联合制票、联合装车、联合查验”合署办公体系,构建集装箱过境班列“绿色通道”,共同打造亚欧之间这一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同时,双方还构建了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路港货源、船舶、货物到发和装车进度信息共享。港口安排集装箱货轮优先靠泊,优先卸船,优先转场;商检、海关优先办理过境箱报检通关手续;铁路做到需求优先受理、受理优先确认、订单优先兑现、空车优先配备、装车优先组织、挂运优先安排,过境箱第一班装车兑现率高达70%以上。在装车作业流程上,铁路、港口调度部门紧密联系,准确掌握实货分布,优化日班计划编制,选配适用车种车型,提高装载加固质量,压缩中转、停留时间,确保过境班列快装、快取、快送,不断释放陆桥运输能力。
“服务市场,方便客户。”2011年5月18日,“铁港”双方按照集约化经营和便捷化服务的思路,建成客服中心“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平台,实现港口、铁路联合办公。今年3月28日,延伸受理服务,建成客服中心港内制票分中心,将港口制票、铁路制、物流制票功能合一,延伸“无轨站”服务功能,贯通了敞开受理、实货委托、配空装车、安全运输、过程跟踪、到达交付的全程物流服务体系。
近年来,铁路与港口共同营销开发市场,将日本、韩国的汽车配件、机械、食品、药品等物资,通过“新丝带”源源不断地发往中亚及欧洲地区,运输时间比俄罗斯东方港缩短一半以上。2013年,连云港港口通过铁路发往“新丝带””的过境集装箱达86090标箱,同比增长57%;今年1—5月,在经济形势紧缩的情况下,完成集装箱运输32206标箱。“铁路高效运转,‘新丝路’变成‘黄金道’,港口货物50%以上是通过铁路外运。”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业务部副部长杨益品说。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