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下午,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紫金山科技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次论坛延续“科技创新 引领未来”的主题,在近3小时的“头脑风暴”中,7位国内外科技界知名专家精准把脉科技前沿,在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中,“科技创新 引领未来”的路径、“更大力度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越发清晰。
“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下大力气开展关键技术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果,与此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只有从源头上、原理上取得重大科学突破,才能把科技创新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以视频形式率先发言。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要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龚旗煌发言的主旨正在于此。
龚旗煌表示,研究型大学在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开放创新生态中,应该发挥先锋队和排头兵的作用。“我们中国的大学必须主动融入国际创新链,才能走在科学最前沿。”
从机械化、信息化到智能化,行业顶流大咖们深入浅出各“化”的发展进程。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以“拥抱人机共生同创的新时代”为题,探讨了时下人工智能最热的研究方向、AIGC技术的典型代表ChatGPT;航天人造卫星如何实现量产,进入真正的商业化体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建宇为与会人员揭开航天工业神秘的面纱,表示空间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创新,正使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
“高大上”的硬核科技,是为你我美好生活“添彩” 。
首次参会,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潘毅难掩游子归乡的激动之情,工作在深圳,却始终心系家乡苏州发展。现场,潘毅以“人工智能与生物制药”为题,分享了“人工智能药物筛选与药物生成”的科学依据与应用情况。
“我们正尝试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协助加快药物研发进程,实验次数减少,从而节省大量时间和成本。”潘毅表示,苏州拥有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底气,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希望凝聚江苏同乡力量,让个人的学科实践背景为家乡生物制药领域的创新与成长尽一份绵薄之力。
压轴登场的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业过程模拟与优化研究所所长余艾冰是江苏发展大会的“老朋友”,且与江苏渊源颇深。自2014年担任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副校长兼苏州校区校长以来,他亲眼见证了“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暨联合研究院”乃至江苏产业发展一步步成长的足迹。
科技成果如何稳步高效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余艾冰以颗粒科学应用场景为例:“我们六年前就办成了这个产业研究所,在化工、冶金、食品、能源环境、材料和医药等领域,新型产学研研发机构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双创措施。经过几年努力,研究所已进行了高炉炼铁、选煤工艺流程、医药干粉吸入技术、薄膜精细喷涂设备等成果的落地转化,为江苏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催化剂’。”
作为一名在江苏干事创业的“新江苏人”,余艾冰对江苏永远保持期待:“我们看江苏,相当于我们希望江苏能够在全国引领什么,不论是经济层面还是科教层面,我希望江苏能勇当开路先锋,在各个领域不断提升在国内战略前沿的创新能级,发挥出引领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论坛期间还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元宇宙创新创业圆桌会议。江苏数字科技领域政、产、学、研、用等各方主体围坐畅谈,热烈探讨推进元宇宙赋能实体产业转型创新路径,推动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以大会为契机,江苏还与来自海内外的乡贤们分享了锚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江苏下一步将瞄准高端芯片、基础材料、工业软件、高端装备、新药创制等领域,推进80项产业前瞻和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每年实施8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优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研组织方式,全力服务保障苏州实验室按时入轨,支持紫金山实验室承担国家6G重大任务,高水平建设国家生物药、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等国创中心,保证“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落地江苏。
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来自天南海北的江苏人纷纷表示,埋头苦干,矢志创新,奋力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中扛起重大责任、勇当开路先锋,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江苏新闻广播/刘正则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