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就是大家说的"草爬子"、"草丛里的吸血鬼",生活在草丛、灌木丛以及动物体表,虫虽小但危害却很大,它携带了多种病原,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多种疾病。为了进一步掌握蜱虫的种群、分布、密度及携带病原学情况,疾控人员会定期进行野外蜱虫监测,让我们一起跟着看看。
5月16日下午,记者跟随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来到南京一处蜱虫监测点。这里草木茂密、水源众多。只见几位工作人员身着防护服,手拿特制的白色布旗在草地、灌木丛上缓缓拖拉前行。工作人员按照拖行距离、时间以及捕获的数量来计算游离蜱的密度。疾控部门对蜱虫的监测包括游离蜱和寄生蜱两类,其中,游离蜱监测主要在野树林、荒坡、草地进行;寄生蜱监测主要是监测寄生在家畜身上的蜱虫。队员拿着装备走进附近农户家。在户主帮助下"制服"一只小狗,仔细地在狗身上搜索蜱虫,重点检查耳朵、眼睛、口鼻周围,收集和记录蜱的种类和数量。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 医师宋丙栋,因为蜱它会经常,寄生在动物的一些薄弱的环节,包括一些眼、脸、耳后、腹。 每年的4到9月是蜱虫的活动频繁期,也是监测的好时机,疾控人员一般在4月上旬、5月、7月和9月中旬进行野外监测。爬进灌木丛、钻进臭气熏天的牛棚羊圈、智斗不配合的猫狗,收集家养动物体表的寄生蜱虫,并对捕捉到的蜱虫进行病毒检测。
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在节假日喜欢到户外搭帐篷露营,这也给蜱虫叮咬提供了"方便"。外出游玩如何才能防止被蜱虫叮咬呢?疾控工作人员提醒,和大自然接触的话,最好是束紧自己的袖口、还有脚口。
然后防止蜱虫攀附到身上,还有最好带一些驱避剂喷一喷。户外活动后要仔细洗澡检查,重点检查蜱虫容易藏匿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等部位,有没有蜱虫叮咬在皮肤表面或者留下伤口。当发现被蜱虫叮咬后,不能扭动或猛拉硬拽。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汤安佶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