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2月12日),南京清冷的夜色中烛光点点,“12·12 和平之夜”接力诵读活动举行。4个小时,4座地标,4位领读者与来自南航金城学院的大学生青年一起,用声音守护这座城。
“那个时候没有一个人后退,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决不能让他们进城。大家就玩了命地打,因为城一破,大家都要死。”晚上8点半,中山门城墙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秀英的曾孙女马雯倩同十余位南京高校的学生志愿者们,用庄重严肃的诵读声,将人们拉回到那个无比黑暗的时刻。
85年前南京保卫战中,负责防御中山门的中国守军誓死不退,一次次击退来犯的日军,直到1937年12月12日夜接到撤退命令后,守城部队才主动撤出中山门。那一年,马雯倩的祖奶奶马秀英16岁。
“1937年日本人进城后,当时我祖奶奶马秀英的三哥马光泓被日本人拖上车,再也没有回来,我祖奶奶的腿上也留下了永远的伤疤。作为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接过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历史真相的接力棒,让所有人知道和平来之不易,铭记历史,守护和平。”马雯倩说。
铭记,不只为民族的悲怆,更是为了向世界展示珍爱和平之心。
“古城墙下的二月兰,朱雀桥边的野草花,当红梅遭凌辱、雪松被虐杀,是你,不屈的根须,托起寒夜里坠落的星光......”和平门外,在南京市作家协会顾问、著名诗人冯亦同的带领下,同学们朗诵了他创作的爱国主义诗歌《紫金花》,而这首诗歌正源于一个美丽的和平故事。
冯亦同告诉记者,1939年春天,时任侵华日军卫生材料厂厂长的山口诚太郎在战争废墟下看到了一种紫色的小花,他将花的种子带回日本,数十年后,这种被称为“紫金花”的草花开遍日本,致力于和平运动的人士还为此创作了“紫金花组曲”。如今,生生不息的“紫金草”早已成为和平的象征。
“这一天属于南京,也属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我们要向全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每每听到《紫金花》,我都很感动,因为文字是我写出来的,我是代表这座城市发出声音。我在这儿也郑重地呼吁大家,面对每一个草木、每一块城砖,我们要保卫自己的土地。”冯亦同说道。
今年是南京青年第五次全城接力诵读。从12日晚到13日凌晨,从中山门、和平门,到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中华门,在历史的证物旁,南京青年接力诵读,告慰逝者,温暖生者,启迪未来,共筑和平,以这种方式宣告守护和平的责任义务和民族复兴的时代理想。
此外,“和平之声 云上共读”线上平台已于12月7日开通,通过“金陵城殇”“不屈抗争”“缅怀同胞”“祈愿和平”“发奋图强”“圆梦中华”6个篇章为线索,邀请市民网友用声音接力,为和平发声。
(江苏新闻广播/刘正则 索浩阳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