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10月9日)从省司法厅获悉,在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中,南京在参评的36个典型城市中综合排名第五,其中法治环境全国排名第一。
据了解,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以“纾困解难 助力发展”为主题,通过部门横向协同、上下纵向联动、示范引领带动,深化制度建设、严格法律适用、优化法律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法律问题,为全市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和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持续优化公开透明法治营商环境——
南京市出台全省首个市级层面营商环境立法《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持续强化法治支撑。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对本市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限制中小企业参与公平竞争、无依据强制收费的规定予以修改和废止,解决企业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投融资、公平竞争等方面困难和问题。
“南京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办评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依法加强政府部门权责管理——
南京市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方式,推行“有温度的执法”,要求行政执法部门在实施新《行政处罚法》时,细化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定从轻、减轻及不予处罚清单。目前23个市级部门已完成制定涉企免罚轻罚清单,涉及事项共计682条,其中不予处罚299条,从轻处罚事项282条,减轻处罚事项101条。
今年1至6月份,南京全市行政处罚免罚620件,涉及金额2664.77万元,从轻减轻3242件,涉及金额8447.97万元。
分析梳理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
南京市组织市级行政执法机关开展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编制工作,提出企业常见违法风险点以及企业开办、生产经营中必须遵守的各项行政监管要求,形成菜单式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目前已有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局等22个市级行政部门完成梳理工作,制定824条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每个事项均详细阐述常见违法行为表现、法律依据及违法责任、风险等级、合规建议、指导部门等内容。
推进“万所联万会”机制建设——
南京全市247家律所与322家商会进行对接,26家律所党组织与40余个商会或企业党组织形成了共建关系。今年5月举办“助企纾困 法治护航”公益法律服务主题活动,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立“南京市小微企业法律服务之家”,发布南京市“助企纾困 法治护航”法律服务10项举措,推动江苏宁通等6家律师事务所与高新区等6家商会签署法律服务对接合作协议等精准帮扶中小企业。发放2022年南京市“助企纾困”公益法律服务护航券3000张,律师行业拿出9000小时专项公益法律服务时间为企业纾困提供免费法律服务。
开展企业法治体检——
南京市组建36个疫情防控和助企纾困律师服务团,发布《企业法治体检实用操作手册》《新冠肺炎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应知应会之法规政策问答》《企业复工法律文本参考手册》等,对企业单位开展法治体检,共走访企业1300余家,排查法律风险7200多条,解决问题1200余个,建立长效机制50多项。
发挥服务平台功能作用——
南京市在市、区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综合法律服务绿色通道,指导各区利用好政策、自贸区、园区优势,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功能。开通公共法律服务热线“12348-5”号键服务企业(个体户)和知识产权维权专席,为企业提供专业化、便捷化法律服务,截至9月底,已接听专线来电1620个。强化电商平台及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帮助企业有效避免防范法律风险,截至9月底,已处理电商专利案件并出具电商专利侵权判定咨询意见书263件,入驻各类展会7次,受理展会咨询20余次,处理纠纷投诉2起。
依法保障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
南京市在工业园区和农民工集聚地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或联系点,开辟农民工和困难员工法律援助申请“绿色通道”。对因欠薪或工伤事故申请法律援助的,免除经济状况审查,做到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服务。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深入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化解生产经营纠纷726件、劳动纠纷9900余件、合同纠纷10000余件,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94件,调解、和解案件27件,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纠纷调解与办案成效提升显著。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许宸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