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出生的葛盛至今从教7年。7年来,他利用休息时间不停走访学生家庭,写下了超过12万字的日记,用这些质朴而暖心的文字,践行着自己的教书育人的初衷,被同学们亲切地称呼为“葛大爷”。今天(6月10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年轻的“葛大爷”。
满脸黝黑的胡茬,笑起来时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虽然很难从外表判断出他是“90后”,但为人师表的亲和力让人总想多和他攀谈几句。在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紫东分校同学们的眼中,葛盛是一位“亦师亦友”的存在。初二(7)班汪依伊说:“葛老师教学非常风趣幽默,跟同学们平时也玩得非常好,所以葛老师在我心目中应该是我初中最喜欢的老师。”
在聊起葛老师做家访时,同学们不仅不会因为担心“告状”而色变,反而会很欢乐地交流起葛盛做家访时的衣着与平时在学校的不同,给自己带的书里有怎样精彩的故事。
“我觉得这是对我的一种激励,在我接下来的人生成长中是难以忘怀的。”初二(7)班薛金彬分享,葛老师送给了自己由汪曾祺所著的《人间草木》一书,翻开扉页就可以看到葛盛的笔迹:“在最美的时光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比于同学们的轻松,每次家访对于葛盛而言,都是一堂需要精心准备的“课程”。在这位青年教师看来,家访应该是“私人定制”的,因为每个学生不同,所以每一次家访的关注点都是不一样的。葛盛说,自己理想中的家访,应该是遵循着学生们不同的状态,达到因生施法、因户施法的有针对性的家访。
葛盛在不断地走访中发现,学生在学校和在家里可能是截然相反的状态,通过家访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状况。他分享了一位刚刚来到班级时给所有老师印象是比较内向的男生的故事:“走进他的家庭之后,就发现孩子在家里跟父母沟通是非常畅快的。经过家访之后,我也更多地给这个孩子,在学校里提供阅读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渐渐地孩子在学校里面的状态就变得跟之前不一样了,跟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了。”
葛盛的家访日记节选
从教7年来,葛盛的家访日记达12万多字。现在作为年级组长的他开始探索“微课题家访”,带领着身边的年轻教师一起用脚步来丈量教育的温度。“我们会分专题来制定家访的后续探讨,比如说孩子回到家之后,如何充分地、高效地利用晚上这段时间,还有很多青春期的孩子,跟父母之间经常因为手机问题发生一些冲突跟矛盾,我们也会专门开一个专题,叫家庭的手机使用公约。”葛盛表示,微课题能够给孩子们带去科学的学习跟生活指导,同时也能够为家长们提供适合的育儿理念跟成长经验。
以葛盛这样的青年教师为“先锋”,“敲开家门走进心门”的教育方法在学校日益完善。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紫东分校团委书记李洁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会发挥葛老师的作用,让他以自己的切身的一些经验和体会,给我们的青年教师去进行这种技术性的指导。”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王文欢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