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四种涉“疫”诈骗套路!

2022年04月15日 15:04:19 | 作者:谢炜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c7ca8b751e524757b32ce88a16c5d661 40277559 2022-04-15 15:04:19 /a/20220415/c7ca8b751e524757b32ce88a16c5d661.shtml

  目前,疫情仍处于多发阶段,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也要做好“反诈”防护。最近各种以“防疫”的名义而进行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今天上午,南京江宁警方整理了各地一些案例,提醒大家注意四类涉“疫”诈骗套路。

  一、冒充流调人员诈骗

  不法分子自称“流调人员”或“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给市民打电话或群发短信,谎称市民是密接或次密接人员,要求其积极配合防疫工作,发送链接向市民索要包括身份证、银行账户、手机号在内的个人信息,并以大数据平台发送信息确认为由骗取银行转账验证码来实施诈骗。

  案例:今年3月,江苏高邮的小刘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扬州疾控中心的“流调电话”。对方称,根据流调发现小刘的手机号在湖南长沙出现过,因此判断小刘是一名“阳性”病例的密接,要进行隔离。小刘很纳闷,自己压根就没去过长沙,对方表示可能是信息被盗用,建议她去长沙报警。因小刘无法出市,对方称可以帮助她联系长沙警方,然后线上进行处理。

  随后,一名自称“林警官”的人添加了小刘好友。双方视频聊天时, “林警官”称查到小刘名下有多个账户涉嫌洗钱,需要小刘配合洗脱自己嫌疑。小刘按照对方要求,将自己账户中的8万多元转到其指定账户,等待“验证后返还”,在发现对方已经将自己拉黑后,小刘才意识到被骗,赶紧报警求助。

  警方的防骗指南:防疫工作人员在进行流调时,不会询问与疫情防控无关的个人隐私信息,也不会给被调查人发送任何链接或二维码,更不会要求被调查人输入银行卡或密码等信息。

  二、“招聘”抗疫工作人员诈骗

  疫情防控中,志愿者也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不少有爱心的市民也想加入志愿者队伍。不法分子瞄准这一时机,以招聘志愿者或“建设方舱医院”为由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待市民主动联系,向其收取报名费、体检费、培训费、核酸检测费等,随后便拉黑失联。

  今年4月,辽宁沈阳的赵女士在某兼职群中看到报名参加抗疫志愿者的信息,按照要求缴纳了20元保证金后,被对方拉黑。

  经工作,当地警方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某。王某交代,其通过微信群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骗取70余人保证金共计1400余元。

  警方的防骗指南:寻找招聘信息应选择正规可靠途径,不轻信来源不明的招聘信息,一上来就索要各种费用的招聘方更要小心。在未签订正式用工合同、未安排上岗的情况下,就提前收取各类费用的,大多是诈骗。

  三、冒充电商、物流“退款”诈骗

  受疫情影响,很多电商、物流选择了延迟发货,不法分子通过电话或短信冒充电商,引导受害人进行“退款”操作。通过添加受害人聊天软件账号,套取受害人银行卡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或发送钓鱼网站链接、二维码等方式转走受害人钱款。

  今年3月,浙江义乌的王女士接到自称是快递公司的电话。对方称王女士的快递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需要进行销毁。同时,对方告知王女士可以进行理赔。

  王女士一听就慌了,着急之下毫不犹豫就选择了退款理赔,并按照对方的指引,扫描了对方发送的二维码下载了一款软件,并在软件内填写了自己的银行卡号,验证码以及支付密码。紧接着,王女士就收到银行短信提示银行卡被转走4.9万余元,这才意识到被骗了。

  警方的防骗指南:如果接到商家称产品有质量问题、快递丢失损坏等理赔电话和短信,请提高警惕,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操作,避免掉入诈骗陷阱。

  四、“代购”生活、防疫物资诈骗

  疫情防控期间,生活物资、消毒用品等成为紧俏商品,有不法分子混入小区业主群,将个人昵称和头像修改为商铺采购人员,冒用采购人员身份发布相关生活物资等售卖信息,并将自己的收款二维码发到群内。不法分子收款后便退群失联。

  今年4月,上海闵行的李先生加入了一个名为“蔬菜配送群,有现菜”的聊天群,群内一个网名“茜茜”的人发布了可以“全城配送果蔬肉蛋奶”的信息。看到信息中提供的食材价格适中,还能保障配送,李先生当即在群内表达了购买意愿,并根据对方要求互加好友,提供了选购清单后转账180元。原本承诺次日发货,李先生却迟迟没有收到货物。随后“买菜”群突然被解散,所谓的“茜茜”也无法再联系上。

  经工作,当地警方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叶某,其交代自己接受群内成员转账1.9万余元。事实上,叶某并没有供货渠道,也没有向任何买家发货。

  警方的防骗指南:购买生活、防疫物资应尽量通过正规平台购买,切勿轻信个人的兜售行为。仔细甄别网络卖家留下的联系方式及相关信息,做到信息详实,核实准确。

  警方提醒:万变不离其宗,骗子布下与疫情相关的骗局,看似言之凿凿,实则来路不明、套路满满。牢记“不听、不信、不转账”,捂紧咱的“钱袋子”!

  (来源:《零距离》记者/谢炜 编辑/汪泽)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