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泰兴杨根思烈士陵园的碑亭里,有一座纪念碑上是彭德怀手书的碑文:“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杨根思烈士永垂不朽!”而在遥远的朝鲜长津湖畔,也有一座杨根思烈士纪念碑,上面镌刻着同样的碑文。系列报道《碑文中的党史》,我们来重温志愿军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气壮山河的事迹。
在杨根思烈士陵园广场的中央,屹立着一尊杨根思烈士的雕像,雕像定格了杨根思在朝鲜战场小高岭阵地英勇就义的时刻,他左手紧握成拳,右手抱着炸药包,脚踩美军钢盔,怒目圆睁俯视敌军。最后,杨根思引燃炸药包冲进敌群,与四十多名美军同归于尽。
1944年2月,22岁的杨根思加入新四军,杨根思原名羊庚玺,杨根思这个名字是在入伍登记时因为方言口误而来的,1945年11月,杨根思光荣入党。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一共参加了大大小小三百多次战斗,屡立战功,是全军闻名的“爆破大王”。在1947年1月的山东枣庄奇村战斗中,杨根思一个人俘虏了国民党军一个排,战斗结束后他被华东野战军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
1950年9月26号,杨根思作为三野九兵团20军选出的4名英模代表之一,到北京出席全国首届英模代表大会,被表彰为全国一级战斗英雄,受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亲切接见。随后,解放军三野9兵团被紧急调往朝鲜战场,杨根思刚接受完表彰就主动请缨随大部队入朝。杨根思任连长的第20军58师172团3连负责驻守长津湖下碣隅里的1071.1高地。杨根思烈士陵园园林管理科科长唐鹏飞介绍,“1071.1高地它等于说是一个袋口,袋口扎紧了,敌人就不会从这个地方南逃。对面的美军陆战一师号称全世界最厉害的王牌部队,从来没有吃过败仗的。当时杨根思就是负责守这个关键的要冲,很重要的一个任务,也是因为他能力很强,团里面就决定让他去坚守这个战略要地。”
1071.1高地东南有一个前凸的小高岭,只能容下一个排的兵力,是守住阵地的关键。杨根思命令一排二排留守,自己带领三排上了小高领。1950年11月29号拂晓,长津湖一带的气温降到了零下40度,小高岭阵地遭到美军地空火力的连番轰炸,冻土被炸成了浮土。到上午十点,杨根思带领三排战士们已经打退了美军8次疯狂进攻,而此时,小高岭阵地上也只剩下杨根思、通讯员王喜和机枪手陈德胜。唐鹏飞说,“通讯员受伤了,他命令重机枪手带着机枪撤退,他们俩就是含着泪下去的。撤退之后,杨根思收拢起阵地上的所有的武器,一支驳壳枪,一个炸药包,一枚手榴弹,打光了所有的子弹,掷完了手榴弹,就剩一个炸药包了。敌人乌泱泱又上来, 40多名敌人就围上来了,他埋伏在那边,然后突然纵身而起,抱着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杨根思用生命践行了“人在阵地在”的誓言,杨根思的英雄事迹在全军传颂,志愿军将士掀起了向杨根思学习的热潮,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杨根思式的战斗英雄。在两年后的上甘岭战役中,年仅22岁的黄继光用胸膛挡住敌人的机枪,壮烈牺牲。在整理黄继光遗物时战友们发现黄继光随身携带着杨根思英雄事迹连环画和宣传报道,黄继光在日记中还写道:“我是学着杨根思的事迹成长的”。1952年5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将他的连队命名为“杨根思连”。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童森 编辑/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