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号,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表示,近几日,个别省份又出现聚集性病例,提示要始终做好个人防护,不扎堆少聚集。自疫情防控以来,南京各单位都制定了有力的防控措施,尤其是复工复业以来,为了确保市民的健康安全,很多公共场所,比如银行、文博场馆都设置了疫情防控的安全线,“一米线”,希望大家能够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那么,在疫情有所好转后,不管是有形的“一米线”还是市民心中无形的“一米线”,有没有被重视呢?来看记者的探访。
4月12号上午,记者来到南京汉中路光大银行营业网点,在自助业务柜台前,市民周女士正在一米线外排队,等候办理业务。她告诉记者,有了脚下的一米线,再也不用担心个人信息被看到。
南京市民周女士说:“疫情期间可以保持健康的安全距离,非疫情期间可以保护个人的隐私。以防密码被看到,我希望这个一米线可以延续下去。”
银行表示,柜台和自助业务机器前的一米线,已经存在多年了,后来,银行用上了叫号机,顾客可以在休息区等待叫号,无需再排队,但是“一米线”还一直被保留。它不仅是警示,还可以提醒大家在公共场合养成良好的习惯。银行恢复营业后,“一米线”不仅是保护客户隐私的安全线,更是健康安全的防护线。
光大银行南京分行营业部工作人员李程介绍:“我们是根据银行业协会的规定早就设置了,特别是在银行里面,客户输密码、签字,都能够起保护作用,也能帮助我们更合理地维持客户秩序,尤其是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也能够阻止飞沫的传播,降低客户感染的概率。”
疫情防控以来,“一米线”的安全距离在更多地方被推行,医院、文博场所也都设置了“健康线”。今天上午,记者在南京博物院看到,这里的安全等候距离更长,达到了1.5米,不仅在显著位置设置了提示牌,还在地面上贴了蓝色“小脚丫”图案,指引大家保持安全距离。
游客葛小姐说:“起到了个人的安全,疫情期间保持了安全距离,然后有序的参加展览,看起来很有秩序。”
南京博物院后勤保障部副主任王璟介绍:“游人来了以后,看到这个1.5米的小脚丫印以后,心里就有一种感觉,我一定要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游客参观的环境会觉得很舒适,不是特别拥挤的感觉,有了安全距离对我们的管理也是有帮助的。”
博物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了安全提示线,大多数游客都很自觉保持安全距离,对于个别不自觉游客,安保人员会上前提醒。除了有形的“一米线”,记者在南京街头看到,虽然很多场所并没有“一米线”的提示牌,但不少人心中已经有了无形的“一米线”。在建邺区茶南一家烤鸭店门前,不少人都在排队,自觉保持一定的距离。
南京市民赵女士说:“我觉得这样子比较好,以防感染嘛,这样也比较安全,有意识的拉开一点距离比较好。”
然而,无形的“一米线”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牢记于心。在秦淮区老门东街区,个别游客在人群中拿下口罩游玩,景区亭子里,多名老人摘下口罩聚在一起聊天,在美食一条街上,还有游客下了口罩,在人员较多的地方排队买东西。
在景区内一家烧饼店门前,不少游客排起了长队,相互之间并没有保持适当距离,尽管店门前张贴了“请保持1.5米安全距离”的提示牌,但是现场并没人维持秩序。
目前,有专家表示,戴口罩仍然是很重要的自我防护手段,特别是在人员较为密集的场所,尽量做到不扎堆少聚集。
(来源:《零距离》记者/吴传勇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