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2018紫金山创新峰会暨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十周年论坛在南京举行。本次峰会恰逢改革开放40年,也是南京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10周年,吸引了来自高校、科研院所、高新园区、新型研发机构等单位的近300名代表参加。
“五大启示”回顾科技体制综合改革10年经验
本次峰会以“深化改革开放,建设创新名城”为主题,回顾了南京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10年来的探索经验。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总结了“五点感悟和启示”:资源优势≠创新优势,通过“两落地一融合”工程,让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走出来,让地方的创新需求走进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政府作为≠创新有为,明确了“4+4+1”主导产业,以项目化的方式落地,以企业化的方式运作,以市场化的机制推进,形成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鲜明导向。自主创新≠封闭创新,重视与在宁高校、国际友城、国家级平台、大院大所、科技企业、民间商会、海外科教界华人、驻外使领馆科技处建立固定合作渠道。明年起还要定期举办南京“创新周”活动。人才流入≠人才红利,率先建立社会化的人才举荐制度,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论文、不拘一格。政策优惠≠环境一流,推动包括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等在内的全方位创新。
“三大课题”问诊创新名城建设
而面对建设创新名城建设的新起点,如何真正形成有利于推动创新的动力机制?如何积极稳妥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如何更好地融入国家和全球创新体系?南京的“掌门人”也抛出关于南京未来发展的“三个课题。”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视频连线中表示,推动创新要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市场要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提供市场无法提供的公共品,比如激励创新的制度、基础研究、教育、共性技术、创新产品补贴等。与南京颇有渊源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则提出,高校云集、人才吸引力、交通优势和历史文化积淀都是南京未来发展要用好的四大资源。
应邀参加论坛的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还围绕科技体制改革、城市创新、人才战略、创新型企业培育和产业崛起等作了主题发言,深度借鉴先进城市的“眼界格局”,展开了一场高层次的“头脑风暴”。
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剖析了南京创建科学中心在基础研究转型、新创意孵化、风险投资和技术转移机制上的短板,他同时也指出,政府要在培育核心技术上有明确地导向,同时借鉴中关村、深圳的经验,建立更多的众创平台,加大科技金融支撑,让“金点子”都能转化成为生产力。“江苏在科技创新、创新型经济方面已经形成了高原,南京就应该成为一个高原上的高峰,才能够进一步提升首位度。”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则从杭州、硅谷的经验中看到了民营经济的作用,“我们看到现在做创新做得比较好的,很多都是民营企业”,他强调要从中小企业开始,抓好“种子”、“苗子”,特别是要注重培育根植于本地的企业,未来他们会成为城市发展最具活力的创新力量。
据了解,南京未来将定期举办紫金山创新峰会,并联合知名智库等机构策划发布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提升峰会的品牌效应。
(来源:融媒体新闻中心/胡超 编辑/玉洁)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