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中加国际青少年机器人精英挑战赛”上,南师附中新城初中的两位同学自己设计、编程、组装、操控两台机器人,获得了“机器人冰球”项目亚军。南京市电教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有机器人特色学校60多所,机器人项目升学绿色通道已经全部打通。
在南师附中新城初中信息教室,记者见到刚回国没几天的卜彦祺和季叶阳,他们俩正操控着比赛时的机器人进行模拟训练。说是机器人,更像是两个会移动的盒子。在这次比赛中,两人通过设计、编程、组装、操控,在经历了十场对决后摘得比赛亚军。季叶阳说,两个机器人功能不同,比赛时分工合作。“一个大轮子一个小轮子,大轮子负责进攻,机动性更强,大轮子一直在敌方半场,进攻速度更快,小轮子负责防守。”
8月中下旬拿到比赛题目,10月比赛,一个半月的时间内,两个同学经过无数次调试,组装成功,没想到就在开赛前,被要求“重新组装”。原来,对比加拿大孩子设计的机器人,他们设计的机器人结构偏大,裁判要求他们改结构或者退出比赛。卜彦祺回忆说,“我跟主办方多次争取,获得了45分钟宝贵时间,他有做模型的基础,在搭建方面比我更有建树。把结构改了下,最后符合比赛要求。”
通过这次比赛,不仅让他们收获了亚军,也成长不少。“操作的乐趣,拼搭的快乐。像这次去加拿大看到外国人是怎么搭机器人,思维更紧密更有逻辑性。”新城初中信息技术老师张健平说,这两个孩子之前并没有什么机器人基础,尤其是卜彦祺,上了初中才因为学校的选修课和社团接触到机器人。为了让更多学生接触了解机器人,学校计划明年在初三年级给所有学生普及机器人课程。“通过这种形式让更多孩子感受到机器人的魅力。平时感知是通过电影、电视,但近距离设计和完成机器人指挥工作不曾感受过,通过这样普及性质的授课,让孩子知道机器人究竟什么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通过电脑和鼠标完成机器人设计和操作。”
目前,南京市约有60所机器人特色学校。从最初只有几十名学生参与小型竞赛,到现在600支队伍。南京市电教馆应用研究中心老师马睿说,机器人校本课程和区域化课程的建设也有力地推动机器人项目的发展。不过,目前机器人发展存在“断层”,小学开展得不错,初中、高中学校开展相对较少。其实国内国外有很多大学都有金属机器人的升学通道,从去年起,教育部门在南师附中、一中、大厂中学等21所学校建立金属机器人工作室,截至目前,共有五位同学已经被国外大学提前录取。“大厂高中和玄武高中,一个是被密尔沃基工业学校全额奖学金录取,还有被澳大利亚的麦考伦大学、英国新英格兰大学录取,一共是五个同学,提前录取。我们在想能不能从顶层设计上给孩子一个通道,给孩子更多的途径。未来想通过这个项目和渠道,一百多位同学可以到国内和国外大学,有这样的途径。”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