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生物医学工程发展大计!@院士大咖共议创新人才培养

2021年03月29日 18:27:45 | 作者:王尧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552f60a7cfc143c5b9309f054cdad511 30831424 2021-03-29 18:27:45 /a/20210329/552f60a7cfc143c5b9309f054cdad511.shtml

  “医学、工程、艺术”三大领域如何融为一体?科技前沿领域如何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大健康产业创新2.0时代,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当双创教育遇上生物医学工程,这场交流会上二者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记者今天(3月29日)从东南大学了解到,最近几天,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2021年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生物医学工程实践教学联盟交流会在苏州高新区召开。院士大咖齐聚一堂,共商生物医学工程发展大计,探讨创新教育新模式。

  交流会上,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方文浜介绍了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政策扶持等情况,并对来自各界的专家学者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大家来苏州高新区创新创业,在产业风口乘势起飞。

  “很高兴地看到这次交流会上有这么多的专家学者,关心学生的创新教育问题。”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丁辉表示,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要培养新一代学生,让他们在这一交叉学科中掌握更多前沿科技。东南大学将继续立足高校的科教资源,吸纳更多的人才和项目落地苏州高新区,为其医疗器械行业添砖加瓦。

  此外,在交流宣讲环节,参会四位院士从不同角度作有关生物医学工程的分享。 作为行业内的泰斗级专家,中国工程院王威琪院士就生物医学工程行业的现状综述及前景展望发表讲话。 中国工程院程京院士从自身教学经历出发,作了题为《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创新思维》的报告。他以“转化医学工程——医学、工程与艺术”这门通识课为例,介绍如何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将生物、医学、工程和艺术进行有机融合的思维能力。他强调,教学和科研都不能脱离健康中国建设这一国家战略,要从这一战略出发,开发面向健康中国建设所需的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

  中国科学院骆清铭院士所述的脑连接图谱研究是认知脑功能并进而探讨意识本质的科学前沿,这方面探索不仅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对脑疾病防治、智能技术发展也具有引导作用。“我也很期待通过今天这个平台,能与大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充分交流经验,共同为我们国家生物学工程学科和医疗器械的产业做出贡献。” 骆清铭表示。

  中国工程院顾晓松院士则从国际国内健康产业、医药行业大环境出发,深度剖析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医药行业创新发展等问题,随后生动地展示了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中国创新与制造的模式与力量。他指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保障人口健康的双重背景下,医药行业必然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的发展也必将带来医药创新,医疗人工智能也必将是大势所趋。

  “未来将不再是当你生病才给你开处方,而是通过健康处方让你生活得更加健康。”和顾晓松院士不谋而合,华为消费者业务研发副总裁何小祥也深刻感受到科技对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他介绍,近年来,华为与东南大学等几所大学合作建立了运动健康的创新实验室,从全民健康国家战略出发,促使主动健康产业向数字化转型。未来期待与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速技术突破、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

  生物医学工程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健康?多年来,东南大学一直在探索如何通过提升大学教育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与后续科研创新、创业就业衔接。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涂景告诉记者,现有的大学教育与创新创业之间普遍存在衔接不紧密的情况,希望通过邀请顶尖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目前,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教育部评估结果为A+,因此,我们对于推进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教育有着重大责任。”

  据悉,本次交流会将持续两天,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全国近20个高等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家教授将进行专业分享。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其中会议首日200余人参加线下会议,6000余人“云端”交流学习。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尧 编辑/梁瑄)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