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三天的第31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面试今天结束,本次展评活动首次采用网络办赛的方式,通过"票选十佳"、"科学抗疫"、"院士报告厅"等栏目,让我省青少年足不出户比拼科技创意、体验形式多样的云上科技盛宴。进入终评面试的237名中小选手需要通过网络进行答辩,那么,面对教授大咖们专业而严苛的提问,这些小选手的表现又会如何呢?
上午10点,现场评委通过大屏连线了南通的高二学生王珂皓,他用3分钟简单介绍了《羽毛球协调纠姿穿戴式肌电检测训练设备》的设计原理和创新点,这款可以穿上身的设备,通过蓝牙把人的动作角度、发球力度等检测数据传输到手机APP上,最终得到语音评分和指导。
“我的身高、骨骼不一样,整个数据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我们在建立教练数据库的时候,寻找了不同年龄、不同身高体重的教练进行测试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模型,才能提供真正的指导。”
在随后的答辩环节中,评委就加速度的参数转换、数据库的建立等方面与王珂皓进行了深度交流。面对教授们犀利而专业的建议,王珂皓感到收获满满。
王珂皓说:“我觉得要提高科学方面的素养,包括各种科学研究方法,像之前提到的建模的方法。”
来自扬州的高二学生陈曹雨凡设计的这款蛇形机器人在三棱形截面设计和行进模块的链接方式上都有所创新,并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在一年多的研究发明中,她独立完成整个机器人图纸设计,并多次试验,最终确定了一款体积小且能驱动较大关节的电机,“为什么会选择三棱柱形的截面之前老师也给我看过其它蛇形机器人的视频,它们大多采用圆形的,但我觉得三角形截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平面触地,可以较为稳定地行进。”她的对答如流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认可。
为了确保大赛的公平公正,主办方在130多位专业评委库中随机抽取评委,确保三轮评审中的评委更换率达30%以上。评委们表示,本次参赛作品在复杂性问题的处理上,体现了同学们的智慧和能力。
本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东南大学教授任祖平表示:“本次大赛的选手们在答辩的过程中,他的参与度,他的主动作为的程度,以及他能够原创性地发现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路,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是将来他在科学研究或者工作生产中能够出彩的地方。”
本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东南大学教授周雨青介绍:“评委有计算机专业的、有物理专业的、有机械专业的、有生物医学专业的,所以专家的专业构成具有广泛性。”
第31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自2019年10月起面向全省组织申报,共有1257件作品申报参赛,包含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辅导员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实践活动,科幻绘画四大类。
最终共有39件小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98件中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参加终评面试,大赛将评选出3项小学生项目、11项中学生项目申报参加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李莹介绍:“我们发现,他们不仅能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得非常充分,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比如视频剪辑,怎么采集画面,孩子们怎么通过不见面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方面的技能反而得到了大大提高。”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黄迪 王教群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