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上午,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举办了“听·中国”故事盛典活动。活动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等7个故事主题,让95后的大学生,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担负起新时代赋予青年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熟悉的黄梅调从南京理工大学蔓菁报告厅传出,为寒冷的冬日平添几分暖意。出生在安徽宿松的洪蒙蒙,自幼听着黄梅戏长大。《女附马》中表现的古代女子独立与勇敢的精神,《打猪草》里反映的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场景,都是洪蒙蒙对黄梅戏的记忆。
上大学前,洪蒙蒙从未想过向同龄人、公众讲述黄梅戏曲调背后,有关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和优秀传统思想的博大精深。直到有一次看电视,听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接受采访时说“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洪蒙蒙突然意识到,青年学生要有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担当。
“比如说文化自信、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家国情怀,都是值得我们去探讨、去传承、去传播的。”洪蒙蒙觉得,说出自己的体会,让大家产生共鸣,从而让大家加深对黄梅戏,对传统戏曲的理解是她的责任。
大三学生尹梦瑶的父亲在林业系统工作,2012年6月,尹梦瑶的父亲曾带队赴塞罕坝机械农场调研。从父亲那里,还是初中生的尹梦瑶第一次得知,被外国人称为不可能种上树的坝上高原,如何在一代代林业人的艰苦奋斗下,一点点绿了起来。
尹梦瑶觉得,作为中国林业人的后代,她有责任为同学们讲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加深同学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看到这次‘听·中国’的主题,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故事的发生地塞罕坝,因为父亲去了很多天,在那里吃了很多苦。父亲给我讲述当时的历程,让我感触非常深刻。”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设计学专业的大三学生宣羽婷是新中国维护祖国统一故事的讲述者。在饱含深情地叙述中,她为听众介绍了一位退伍老兵、台湾律师高秉涵的故事。
“遇到摔倒的老人,你扶不扶呢?”向听众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故事的讲述者蒋静童。2017年10月1日,被称为“好人法”的《民法通则》184条开始实施,越来越多的人们敢于向身处困境的人伸出援手。
蒋静童用 “昆山龙哥案”向大家展开具体的说明:于海明的防卫行为导致“龙哥”身亡,基于当时的紧急状况,检察机关认定当事人于海明的行为合法正当。最终,于海明被无罪释放。如今,龙哥案的判决让我们看到民主法治建设,落实在民,服务在民。
法治,给了我们底气,让我们胸中的正义得以伸张。
七个不同的主题,七段故事,讲述着今日中国大地上的故事。为了提升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漫画、舞台剧、沙画、民歌等表演形式,也被大学生搬到了现场。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千是这次活动的评委,他认为,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政教育,就是要“润物细无声”,“我们经常讲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尽管今天整场没提这些词,但大家都深深感受到,我们国家多么强大,我们多么爱国,这个活动的意义就在这里。”
活动期间,设传学院搭建平台,鼓励青年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中学、企事业单位,为更多听众带去中国故事,更广泛地传递了时代主旋律,也展示出当代大学生风采。
活动主办方、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赵茜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院通过鼓励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并用传播速度快、传播效率高的讲故事方式,有效引导同学们了解70年来新中国的成就,激发同学们对于新中国历史、新中国精神的学习兴趣,担当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青年使命。”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徐华峰 编辑/高若婷)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