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光影忆从前|一碗面条,百味人生

2018年11月14日 15:19:09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2018年,改革开放的脚步跨入40周年的历史节点。若要把这40年看做是一部绘声绘色的电影,必定扣人心弦,精彩纷呈。80年代,我们能看到煤油灯下,母亲在为一家老小纳鞋底。90年代,邻居们聚在院子里一起看电视,瓜子壳与笑声齐飞。00年代,家中抽屉的铁盒里塞满了车票。10年代,微信、直播让我们即使远隔万里依然亲密如旧。

  为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荔枝新闻、我苏客户端推出“40年,光影忆从前”短视频系列,为你放映40年前后的故事,唤醒你回忆里的美好时光。接下来,电影要开始了!

 快来围观跨越40年的祁家面馆

  不知不觉间,南京已慢慢走入深秋,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面,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能量,同时还可以去除身上的“燥气”。

  尽管面条种类众多,但是在南京人心中,从来都只有两种:皮肚面和其他面。

  祁家面馆,深藏在南京明瓦廊的巷子里,一碗好的皮肚面,不光在味蕾里,更沉浸在南京人的记忆里。

  陈秀英,开了55年的面馆,现已年逾九十。1963年,丈夫重病,陈秀英为了养活儿女,照料双方四位老人,开了这家祁家面馆,一开就是半辈子。

  这是南京典型的小煮面

  祁家面最大的特色是皮肚面,以皮肚的优势秒杀明瓦廊的所有面馆。小盆一样大的碗,装满面条,加上所点的腰子或者是香肠。最后,在青菜上面撒上一层发得金黄酥软的皮肚。皮肚松软,汤鲜吃完而不口干,分量也是超级足

  吃过的老客都说,“皮肚好,面条好,口味好”。 阿婆自制的皮肚面很合大家的口味,90后的顾客不多,但是有的老顾客已经吃了20余年,记的就是这个味道

  当时只是为了维持生计的小面馆,没想到日后成为了南京最有特色的面店代表。陈奶奶回忆那时候天冷,每天到晚上要到凌晨1点才睡觉,早上四点就起床,所有的面皮都要自己做。

  70年代,改革开放之前老百姓并不是很富裕,一碗面从两毛七、卖到三毛五、六毛五,后来卖到九毛五、现在卖十几块。

  面馆生意越来越好,甚至有人从浦口、江宁等地慕名而来。以前人吃面要面多,现在要菜多。

  陈奶奶靠卖面条把四个孩子拉扯大,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一碗面做了55年,祁家面馆已经交由儿女打理,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以前,经济条件所限,人们吃碗面只求面足管饱,单纯的皮肚肉丝面可能只有“土豪”才会点,一般人家轻易舍不得。但是,随着改革浪潮带给人们的福利,人民生活水平上来了,吃面的要求不再只限于皮肚肉丝面了。

  现在,面馆在皮肚肉丝的基础上又推出了皮肚腰花面、三鲜面、皮肚香肠面、 六鲜面……加的材料非常丰富,总有一款适合你~

  要是都不满足,那就来个全家福面吧~皮肚、肉丝、腰花、鸡蛋、火腿肠,一次吃个够!满满的一大碗,人生就感到特别满足。其实,一碗面的浇头就能体现人们的生活水平。看似很平常的食物,里面透露出生活越来越美好的味道~

  40年,通过一家面馆,看到了改革开放之后的世事变迁。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越来越壮大,老百姓的经济水平也越来越高
       40年,尝遍酸甜苦辣,对现在的日子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一家面馆,养活了一个家庭,也承载着许多老南京人的回忆,就如祁家面馆门口挂的招牌一样,“厚德兴业,百味人生”

  更多光影故事,请戳下方☟☟☟

  40年,光影忆从前| 蝙蝠电扇—80年代南京人眼中的“小鲜肉”

  40年,光影忆从前|1分钟,看中国40年新娘妆容演变

  40年,光影忆从前|从书信到微信,40年沟通桥梁的变迁

  40年,光影忆从前|从煤油灯到LED灯 40年巨变点亮生活

  40年,光影忆从前|过江方式演变展现改革开放伟大成果

  40年,光影忆从前|电视机协奏曲——追寻荧屏的记忆

  40年,光影忆从前|万张火车票见证四十载铁路变迁

  40年,光影忆从前|南京城最后的箍桶匠

视频来源:江苏城市频道

  编辑:乔然 卢依凡(实习)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