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8年,改革开放的脚步跨入40周年的历史节点。若要把这40年看做是一部绘声绘色的电影,必定扣人心弦,精彩纷呈。80年代,我们能看到煤油灯下,母亲在为一家老小纳鞋底。90年代,邻居们聚在院子里一起看电视,瓜子壳与笑声齐飞。00年代,家中抽屉的铁盒里塞满了车票。10年代,微信、直播让我们即使远隔万里依然亲密如旧。
为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荔枝新闻、我苏客户端推出“40年,光影忆从前”短视频系列,为你放映40年前后的故事,唤醒你回忆里的美好时光。接下来,电影要开始了!
11月10日,南京建宁西路、仙新路两条过江通道同时开建。从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南京市过江通道规划图中可以看到,长江横跨钟灵毓秀的金陵城,滋养着长江两岸的金陵儿女。
从浦口到鼓楼,要跨过长江宽宽的腰身,从最早的轮渡到现在的过江地铁。四十年来,关于过江的记忆也是关于南京城市发展的记忆。
接下来这个短片讲述了一位南京潘西从小到大的过江记忆,而她的记忆与感受相信也会让许多南京人产生共鸣。
六七十年代,轮渡是横渡长江的主要交通工具。
“过江难,难过江”,是当时老百姓的口头禅。每天早上,尤其是上午7点左右,候渡的乘客就早早排起了长龙。
轮渡慢慢驶过江上,呜呜的汽笛声夹杂着人间百味。
90年代,过江公交开通,人们不用再忍受轮渡慢悠悠的速度,过江与之前相比更加迅速便捷。不仅如此,如今大部分城市公交还安装了空调,人们乘公交出行不止于便捷,更多了一份冬暖夏凉的舒适。
2010年5月28日,南京长江隧道建成通车,成为沟通南京江北新区、河西新城和江南主城的重要过江通道之一。
过江隧道的开通在大大缓解南京市跨江交通的压力的同时,也为促进沿江发展发挥的巨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出行也渐渐成为主流。每个上学日的清晨,开着小汽车,听着广播送孩子上学的市民再也不用忍受早起排队挤公交的痛苦了。
2014年7月1日,南京地铁10号线开通,并成为全省首条投运的“过江地铁”。
之后“过江地铁”3号,以及2号线的西延、8号线的开通。地铁这一城市公交血脉为江南江北的发展注入了更加新鲜的活力。
从轮渡到公交到过江隧道再到过江地铁,交通方式的便捷化离不开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支撑。“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浩浩荡荡的江水挡不住人们谋发展,求富强的心。
如今横跨长江已不再是难事,横跨大海这一目标也成为了令人激动的现实!
2018年10月23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有了这座桥隧全长55千米的大桥,以后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只需要短短45分钟!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发展的成果渗透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曾经,山川湖海的障碍使我们回家探亲、出门旅行成为难题。如今便捷的出行方式,缩短的不只是行程时间,更是我们与实现美好生活这一目标的距离!
关于过江,你有哪些令人感叹的回忆?快到评论区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更多光影故事,请戳下方☟☟☟
40年,光影忆从前| 蝙蝠电扇—80年代南京人眼中的“小鲜肉”
视频来源:江苏省第六届网络短片大赛作者投稿 导演:邓宇轩
编辑:乔然 张旋(实习)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