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8年,改革开放的脚步跨入40周年的历史节点。若要把这40年看做是一部绘声绘色的电影,必定扣人心弦,精彩纷呈。80年代,我们能看到煤油灯下,母亲在为一家老小纳鞋底。90年代,邻居们聚在院子里一起看电视,瓜子壳与笑声齐飞。00年代,家中抽屉的铁盒里塞满了车票。10年代,微信、直播让我们即使远隔万里依然亲密如旧。
为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荔枝新闻、我苏客户端推出“我苏40年,光影忆从前”短视频系列,为你放映40年前后的故事,唤醒你回忆里的美好时光。接下来,电影要开始了!
➼ 追寻有关荧屏的记忆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露天电影承载了很多家庭的欢乐记忆。每到放电影那天,吃过晚饭,全村人都会拖家带口搬着小板凳、小马扎聚集在村口热热闹闹地看一场电影,一次就够回味很久。
那时,谁能想象后来有天能坐在自己家里看电视呢?
时光流转四十年,屏幕那端的你,记忆中的电视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快来一起看一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电视机的大变身吧~
其实早在1958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就诞生了。但那时候,全中国也只有几十台电视机。后来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电视机才逐渐成为平常百姓家中的一抹独特的风景。
盐城市民周彭鹏是一个“80后”,1985年左右,家里拥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那时她才不过两三岁,光是看到电视里的人在动,就已经很开心了。
当年黑白电视机供应紧张、价格高昂,这台黑白电视还是托了上海的亲戚帮忙买来的,周妈妈那时的工资才不过三十来块钱,买这个“大件儿”足足花费了一千多块,是家里好几年的积蓄。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谁家买了电视机这种“稀罕物件”,往往会吸引整个村子的人围观。
80年代,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催生出数不尽的经典电视剧。正逢当时《霍元甲》在内地刮起一阵“武侠热”,许多现在仍觉得经典电视剧集都开始热播,周妈妈说,每天吃完晚饭,左邻右舍都会聚集到周家热热闹闹的看电视~
黑白影像毕竟有些索然无味,在普通家庭富裕到足够负担一台彩电之前,“假彩电”很是流行了一阵子。
人们在黑白电视机前加一张彩色的膜,可以造成一种“彩色”的假象。
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彩电进入千家万户,黑白世界终于拥有了多样的颜色。即使刚开始有线电视频道极其稀少,人们也看得津津有味。
小学时,周彭鹏家里的黑白电视机换成了彩电,一台18寸金星彩电。并且开通了很多的电视频道,有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还有当地的电视台。每个周六,电视里会放动画片,有《黑猫警长》、《葫芦娃》,是一代人童年的珍贵回忆。
后来,由于电视台的节目单一,VCD影碟机和DVD播放器开始走俏。
各种音像碟片店生意异常火爆,那里总会有最新的电视剧和电影,听说是很多人放学后的秘密基地~
步入千禧年之后,电视机也发展的越来越快,可以点播、回放,不需要担心会错过自己喜欢的节目。
机器厚度越来越薄,也比笨重的“大屁股”电视更加容易移动,人们还可以把电视挂在墙上观看节目。渐渐地,液晶电视取代了“大屁股”电视在家庭中的位置。
四十年光影流转,现在的电视机除了越来越轻薄之外,还跟上了人工智能时代的脚步,4K激光电视、电视Wallpaper、语音操控、声纹识别等等黑科技层出不穷,这些可能都是以前完全无法想象的。
四十年时光荏苒,无数事物更迭变化,但我们从未停止向前的脚步。未来的许多个四十年,还有更多新的创造和惊喜等待你、我、我们一起去见证。
你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的电视机是什么样子的吗?在评论里分享你关于电视机的记忆吧~
更多光影故事,请戳下方☟☟☟
40年,光影忆从前| 蝙蝠电扇—80年代南京人眼中的“小鲜肉”
视频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编辑:乔然、赵汉卿(实习)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