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荔枝军事特别推出了系列报道《海上守护神》,带您独家揭秘全军第一支海上防救部队。在今天这个和平时期,当兵的人很少身处枪林弹雨的险境。但对于海上防救部队来说,发生灾难的现场,也是接受战斗洗礼的地方。在海洋里、江河中、矿井下,他们创下赫赫战绩,也经受住了无数次的生与死考验。
“6月1日21时30分许,重庆东方轮船公司所属旅游客船东方之星轮在由南京驶往重庆途中突遇龙卷风,发生翻沉”
“救援的现场总共是由200多名潜水员,正在轮番地下水作业,进行搜救”“在凌晨3点和4点,潜水员连续发现了两名遇难者遗体”
“现在通过缆绳上面在拉,下面三名潜水员在往上扶,好的,这名老人已经成功地获救了”
上面这些都是2016年6月2日各大媒体的报道同期声。2016年6月1日晚上9点多,从南京驶往重庆的客船“东方之星”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发生翻沉,船上400多人生死未卜。危急时刻,多支来自海军的防险救生部队,第一时间出现在了事发水域展开搜救。韩富晓,海军某防救一支队一名经验丰富的潜水员,也是当时第一个下水进行探摸的人。很少有人知道,对于这些年轻的潜水兵来说,水下救援,危险也时刻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作业,几乎就靠双手去摸,因为看不见,舱室又错综复杂,钻到舱室必须通过他那个窗户上的悬窗,我们需要把那个玻璃砸碎,然后一点点清理开,然后从那个窗口爬进去。”
在韩富晓看来,客船“东方之星”所处的水下环境远比想象的恶劣,由于船体倒扣,水下的能见度为零。潜水员们虽然手有手电筒,却什么也不看清楚。下潜完全凭手摸。水下到处漂浮着凳子、床板、玻璃等各类杂物,有时却成为了威胁潜水员水下安全的利器。每一次的下潜上来,几乎每名潜水员的身上,手上都有割破的伤痕,但每一次他们都忍着剧痛再一次扎进了水里。
海军某防救一支队史宏超当时也参与东方之星的救援,他是这样的描述的 :“玻璃破碎,很多尖锐的东西在那么浑浊的情况下我们是完全看不到的,只能去靠手去摸,而且当时的水温也比较适合湿式服所以我们全部穿的是湿式服,身体上也有很多地方被割破”。
其实,要救出幸存者,就必须在水下拖着几十米长的供气管,沿途迂回曲折,供气管随时都有被拉断或者被绞缠的危险。于此同时,对于海军潜水兵来说,还有一个更致命的危险,那就是湍急的水流,可能,在当时的救援中,流速达到三四节。按照海军潜水作业标准,水流速度超过1。5节已经非常危险。
史宏超说:“先不用说超过1。5节,到1。5节的时候这个人的身体受力面积比较大,他的水下很多动作的困难度就要增加。当水节达到3节4节的时候那种概念,如果身体一旦失去了稳定性,那么大的水流肯定会是马上被水流冲走。”
而为潜水员供氧的软管也会受水流冲击随时可能出现会断裂,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救援时相当危险的。可是没有潜水员说过放弃,而是24小时不间断的连夜搜救。对于海军潜水员来说,他们的出征虽然没有火炮齐鸣、导弹腾飞的快意潇洒,却总是与险情相伴,与生死相系。他们的救援直面死亡与内心的恐惧,关键时刻却能勇者无畏,敢于以命换命。
海军防救任务最大的特点就是平时即战时,争夺的是分秒,救援的是生命。2016年2月27日凌晨3时58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北海舰队作战值班室响起。青岛市海上搜救中心深夜向舰队通报:一艘渔船与商船在青岛附近海域相撞,渔船翻扣,船9名渔民落水,生死不明。险情就是命令!舰队立即命令正在附近海域执行任务的防救部队北救122船由训练转入实战,紧急赶赴事发海域参与搜救。在经过了4小时航渡,上午8时整,海军潜水兵们到达了渔船失事海域。关键时刻几名海军潜水员一个猛子就从船舷边扎进了冰冷的海水中。此时,海水的能见度不足0.5米。
海军某防救一支队北救122船潜水班长白国庆告诉记者:“当时船上拉着很多渔网,对我们造成困难最大的就是他的渔网,他的整个船体包括周围的水域全部被渔网包裹住了,渔网对于潜水员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渔网非常密集而且又特别容易搅缠,一旦搅缠潜水员,挂到潜水员哪个地方潜水员都很难解脱。”
在图像声纳的和水下电视的指挥下,潜水员们冒着严寒潜入到水下40米处开始了营救工作。然而,水下超大面积密集的渔网对救援的潜水员们带来巨大的危险。这些密集的渔网一旦和潜水员们的生命管线缠绕在一起将直接威胁他们的生命。可是没有人胆怯过,用他们的话说,恐惧感再强烈也抵不住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
白国庆说:“这个渔网这么多我们下水之前明知道是有危险,我们的心理上也知道,自己也很有可能会发生一些事故,但是我们就面对着这样的困难也必须上,这是我们的职责,这是我们的任务”。
最终,在这次的任务中,潜水员们顺利打捞出了8名遇难者遗体。其实,对于防救部队的潜水兵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大海捞针,直面死亡。但是,在未知环境的水下,面对死亡,尤其是年轻的战士,对他们考验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极限,更多的还是心理上的压力。直面死亡是这支部队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因为险,才需要我们去挑战,因为难,才需要我们去承担。”这是采访中潜水员们和记者说的最多的感受。海军防救工作,没有坚定的政治信念不能干,没有执着的事业追求不会干,没有过人的勇气胆魄不敢干,没有无私奉献精神不愿干。或许,这就是这支防救铁骑的真实写照。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