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一带,古代多寺庙。据《南朝佛寺志》载:晋孝武帝太元五年立新亭寺,宋孝武帝时改曰中兴寺。宋明帝时易名天安寺。
此外,刘宋在此建旷野寺。齐时寺废,梁大同中又恢复为寺。唐开元中改称“禅居院”。杨吴大和二年(930)改为崇果院。宋改为崇因寺。刘谊有“十里崇因寺,临东水气中”之句。崇因寺的观音画像十分生动,苏东坡为之颂,李端叔写跋,均刻于石上,为寺内之珍品。明嘉靖年间还曾重修。
新亭垒一度是兵家必争之地
新亭西临大江,东吴时是饯送、迎宾、宴集之所,但到了东晋,新亭的作用发生了性质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它本身的地形以及它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南朝时,凡上流举兵下都,必经新亭,所以齐高帝萧道成说“新亭既是兵冲”,这一评价无疑是正确的。
据记载,最早在新亭驻军的是东晋的征西大将军桓温。东晋简文帝司马昱死后,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想害谢安和王坦之的性命。谢安、王坦之在简文帝临终时皆为顾命大臣,除此二人,桓温便可一人说了算。当时王坦之非常害怕,问谢安怎么办,谢安说:“晋祚存亡,在此一行。”王、谢二人都是朝廷重臣,谢安又是风流名士的代表,且是桓温的旧部,因此桓温虽然暗藏杀机,表面上还是以邀二人到新亭宴集、叙旧为名,地点就选在亭子里,这里地势高峻,且山顶开阔,可容数千人,是中军大帐的所在地,在亭子四周埋伏一些刀斧手是很容易的事。对王、谢来说,这其实是一场新亭鸿门宴。二人如约来到新亭,见了桓温,王坦之汗流沾衣,连奏事的手版都拿倒了。谢安从容镇静地入席而坐,问候完毕 ,对桓温说:“我听说古时候有道的诸侯、大臣,他们的边境在很远的地方,明公今天怎么在墙后布置起兵来了?”桓温不好意思,传令撤去伏兵。谢安临危不惧,谈笑间为东晋朝廷避免了一场颠覆政权的战争。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