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原有“城乡二元”结构开始松动,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成为虽然没有城市户籍,却持有居住证的新市民。新市民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今年江苏省两会,新市民子女教育问题受到政协委员们的关注。
2013年,江苏省出台政策,具有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随迁子女,允许参加当地中考和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录取。据统计,目前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新市民子女150万,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超过80%。不过,新市民子女成长过程中却面临众多问题。
省政协委员、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姚兆余
省政协委员、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姚兆余介绍,主要是限于流入地教育资源容量,仍有部分新市民子女无法进入公办学校,且绝大多数新市民子女只能进入城市薄弱学校,很难获得优质教育资源。
姚兆余建议,要加大对这些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在社会方面,提倡购买公共资源服务,以项目的方式来购买社会组织,在社区里开展四点半课堂。
省政协委员、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尹立红
省政协委员、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尹立红代表民进江苏省委,提交了《进一步做好我省新市民子女教育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尹立红认为,新市民子女教育中的问题还来自家庭,很多新市民缺乏教育子女的时间、能力和意愿,导致孩子自信心、见识等方面与城市儿童间存在很大差距。
尹立红建议,可以采用“家长教育补贴”的方式,建立家长学校,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向新市民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
尹立红发现,南京新市民子女有9万多人,其中7万多正在上小学。南京部分学校的新市民子女比例达到60%,最高到80%。这些新市民子女占比较高的学校却因为编制不够,造成师资紧缺。对此,她提出要建立教师编制与教育经费“随生流动”制度,把输出地教师的编制和教学经费,在国家的统一管理下,划拨到输入地,更好地帮助输入地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更多两会相关报道,请登录荔枝新闻客户端、我苏客户端、荔枝网及我苏网。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徐华峰 王教群 编辑/韩瑜)
新闻链接:
聚焦两会@教育|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民生
聚焦两会@教育| 坚持优先发展 促进均衡发展
聚焦两会@教育| 整治校外培训,大招之后路在何方?
聚焦两会@教育|推行课后服务,难在哪儿?
聚焦两会@教育|如何创建“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