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高考作文题已经揭晓,如果是你参加高考,你会怎么写?从2016年起,荔枝锐评每年都会邀请作者来写“高考作文”,今年我们同样也策划了这样一组“作文”。你给他们的“作文”打几分?欢迎在评论里告诉我们。
相关链接:
反其道而行?不,只是看到了被忽略的数据|2018高考作文拟作
文/王彬
(作者王彬,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评论员;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需要”,我们知道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要求。我们每一个个体,无时无刻不在“需要”,也只有有了“需要”,然后去获取,才有了现实空间中的种种变化,其中也暗藏着美妙。
而在获取的历程当中,就有了付出方,这便是“被需要”的存在。“需要”与“被需要”并非一个硬币的两面,非此即彼,而是一种唇齿相依的状态。若真要比较,那只能说,“被需要”更是一种现实延伸,少了几分原始欲望的驱动,多了几分更高层次的主动而为,而价值的升华,便从中孕育出来。
如果,一个个体真的“被需要”了,无论是行为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是对他的一种洗礼,或蜻蜓点水,或触及灵魂,可以柳暗花明,也可以回味无穷。
当“被需要”降临在我们身上,首先,你应该感到幸运,其次是幸望,最后是幸福。这“三幸”一脉相承,又各具魅力,给个体呈现光明。而我们每一个个体,也都能在这样的“被需要”中,成长成熟,走向新的彼岸。
“幸运”在于,“被需要”能验证你自身价值与意义的存在,给你带来信心、快乐甚至是幸福,带来源源不断的向上的力量;“幸望”在于,“被需要”点燃了你前进的明灯,打开了你的价值呈现点,带来或大或小的纯粹希望,这是一种价值层面的精神寄托;而最后的“幸福”则在于,自我价值的真正获取,这也是一种更高层次“需要”的获取,所带来不是表象的物质,而是一种心灵层面的满足,是给养灵魂的情感享受。
对于个体自身来说,这三个精神阶段确实是一种进步,凸显了价值的升华。但是,“被需要”中的价值升华,远不限于此,还呈现在更多的方面。
从对于他人来说,“被需要”所驱动产生的行为,是对他人的满足,能带来他人现实中的改变,或者说进步,这也是他们自我价值的一种呈现,而驱动这一切的“你我”,所获得的便是超越自我幸福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这也是价值的延伸。
从社会意义与社会价值来说,个体在“被需要”中,一定程度改变了社会的某一细节,甚至是某一维度,使其向上向好迈步,在自我的幸运、幸望与幸福相依中,所体现的便是小价值与大价值的融合,是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或许便是“被需要”的深层次价值升华,也是每一个个体的升华。
当然,在“被需要”的征程中,也要做自己,追求自我意识的苏醒,这一点也毋庸置疑。在最近大火的《创造101》中,马东对王菊说:“努力地跟她们不一样,只有做到最大程度的不一样,你才能做到最大程度被需要。”坚守住自我,再以理性去对抗迷茫,对抗困惑,承受住历练,用心诠释个体价值,诠释社会价值,那“理想风帆”也就真的不远了。
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