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发展格局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中国经济2021新年论坛在南京举行

2021年03月13日 21:43:21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讯 3月13日,“中国经济2021新年论坛暨首届重大课题首席专家论坛”在南京大学举行。近50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参与了论坛,围绕“新发展格局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主题,就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新格局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洪银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涉及我国的开放型经济的战略性变化 

  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洪银兴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了新发展格局。他认为,国民经济循环是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再生产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进入新时代,面对全球化的新变局,以外循环为主体转向以内循环为主体,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外向度高的地区转向以国内循环为主体,二是产业链循环由外转内。转向以内循环为主体,需要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内需需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供给侧发力要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其基本路径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涉及我国的开放型经济的战略性变化。新时代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同时也是基于资源禀赋的劳动和资源的比较优势终结的过程,需要在创新驱动基础上培育核心技术的竞争性优势,这就要求传统的出口导向型开放模式转向内需型开放模式,着力点在于发展以创新为导向的开放型经济。

  刘志彪:中国经济全球化从客场走向主场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探讨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经济全球化问题。他表示,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也是双循环形态,不过这种双循环对中国来说是客场全球化,其特征是两头在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进大出。而现在主客观条件都不允许继续实施这一战略,全球而言很难容下中国这一超级能力提供者,国内而言赶超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主场全球化使内需成为实现新一轮全球化的战略工具、资源和手段,而实施主场全球化战略的基本前提,是假设国内形成了强大的内需或全国统一市场。主场全球化下,中国市场就是全球市场,中国既是世界供给中心又是需求或市场中心,中国企业将逐步成为全球价值链的“链主”,要首先培育出市场驱动型GVC的“链主”,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引导下,大力发展自主创新经济,最终实现“技术或供给驱动型的GVC链主”。他最后强调,加速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对内开放促统一市场建设。

  陈诗一:新发展阶段要坚持均衡发展与绿色发展相统一

  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陈诗一教授认为,传统的区域发展政策容易引发地区经济收敛与环境失衡的矛盾,无法兼顾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模式,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相矛盾。我国进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均衡发展与绿色发展相统一。未来西部大开发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发展政策的谋篇布局和设计优化必须自嵌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基本模块,才能更好地绘制航线以免走弯路从而径直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范从来:共生共荣推动金融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范从来教授认为,金融与实体经济要实现均衡发展需建立共生共荣关系。他表示,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金融则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二者就像生物学中的种群,是一个共生体,两者之间的均衡发展就是要互利发展,共生共荣。在共生关系中,共生单元的利益分割决定着共生模式,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能不能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关键在于二者如何分割共生利益。中国目前面临金融盈利高、实体经济盈利低的严峻现实,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的利益结构急需调整。金融应通过适度降低利润分享份额,支持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只有实体经济发展了,金融业的利益诉求才能有效实现。可以通过两个思路调整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利益分享关系:一是降低金融服务的价格,二是放松金融业的进入门槛,通过竞争抑制垄断溢价。

  沈坤荣: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动能

  南京大学经济增长研究院院长沈坤荣教授认为,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需要继续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更深层次的改革要效率,向更高水平的开放要活力,向更优载体的建设要潜力,切实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动能。他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视角了透视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和未来之路。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地方政府不断驱动的,地方政府行为与市场功能的互补,总体而言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但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常态,地方政府行为引起的区域竞争却愈演愈烈,合理的约束机制被不断突破。市场功能很大程度上被地方政府所取代,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似乎已经超过正面效应,集中体现在环境治理、金融资源、土地出让三个方面。因此,由中国的客观现实到中国的理论研究,一定要把握住中国情境下最为特色的细节,直面中国经济的鲜活现实。这种现实就是不完善的市场与强有力的政府,如何矫正地方政府之间异样的博弈,是决定中国经济未来能否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

  据悉,论坛旨在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研究成果,搭建专家团队、研究资源交流对话的平台和纽带,共同碰撞思想、深研学理,为国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