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收藏这份维权小贴士,带你了解消费投诉重灾区

2021年03月15日 16:22:00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阳春三月,过完了妇女节,走过了植树节,迎来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发布2020年消费投诉十大典型问题,涉及问题包括假冒品牌诈骗、低价体验套路、直播带货虚假宣传、长租公寓纠纷等问题。

  随着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满足了大众消费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各种消费陷阱、消费风险也逐渐暴露。生活中处处有消费陷阱?不要怕,小编列举了租房、网购、购置新车时遇到的高危消费雷区,帮你躲开那些消费大“坑”。

  租房篇|长租公寓成消费投诉重灾区

  对于在大城市里默默奋斗的“打工者”们来说,租到一个心仪的房子非常难得。长租公寓这一新兴的租房模式,匹配了时下年轻消费者的住房需求。但去年以来,业内多家公司爆雷引发消费者集中投诉。受害的消费者面临无房可住,租金押金难退回,却还要偿还贷款等问题。异乡挣钱已不易,种种骗术需警惕!

  一、不是真房东

  一般哪些人会冒充房东:二房东,一些将要到期的租客,部分中介。

  所以租房前,务必查看出租人的房产证明和有效身份证明是否一致,且务必看到原件,谨防这部分人员冒充房东。

  二、收费不明确

  签订租房合同时,有哪些费用是要算清楚的:水、电、燃气、物业费、宽带。由谁承担,一定要在合同写明,否则可能导致预算不够。

  三、收租不明确

  收租方式不明确很容易引起纠纷,应该明确租金标准、租赁期限、房租支付时间和付款方式,如果是缴纳现金,记得让出租方提供租金收据。建议尽量通过电子支付,可以很容易保留缴费证据,永远不会丢失。

  四、突发情况未约定

  因工作调动房子能不能转租?提前退租押金如何处理?家具损坏费用谁来承担?……签订合同要看仔细,如果前期不跟房东约定好,最后损失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如果房主拒绝,宁可不租,免得日后麻烦。

  五、赔偿标准不明确

  因为突发状况面临违约时,可能需要赔付违约金。所以合同签订时,也要写明违约的责任和赔偿的标准。

  六、不正规中介

  找中介一定找正规中介、大中介,小中介很有可能说倒就倒,租房合同一定要签订。

  七、签约不盖章

  从中介或其他机构手中租房,合同一定要加盖公章,不盖章则无效。如果是从二房东或房东个人手中租房,除了签字之外,也一定要按手印。

  网购篇|直播带货良莠不齐,价廉物美是噱头

  提到网购,不得不提直播带货,直播带货的兴起,带动了消费,提振了市场,但也出现种种问题。2020年,直播带货频频“翻车”,比如出现虚假宣传、销售伪劣产品、换货难等问题。

  一、虚假宣传

  部分直播带货商家存在虚假宣传、直播刷粉丝数据、销售量刷单造假等行为,引诱消费者购买后却对消费者兜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等,还有部分主播将消费者引至信用资质不佳的第三方进行私下交易。消费者要尽量在官方旗舰店或知名主播的直播间购买商品,尽量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较高的商家进行交易。 

  二、优惠活动水分高

  网购平台推出各种打折促销活动,商家以“满减”“促销”“全年全网最低价”等活动吸引消费者。消费者需保持清醒头脑,理性判断,切勿盲目消费,要货比三家,谨防虚假优惠。

  三、预售陷阱

  看清“定金”与“订金”区别。消费者在交付一定数额言字旁的“订金”后,即便是消费者违约,也有权要求商家如数退还全部“订金”,但如果是宝盖头的“定金”,商家可以自由选择退或不退,会存在“定金套牢”现象。

  四、换货难

  现实中,某些网络直播电商出于各种理由不遵守该规定,因拒绝售后、限制退货、拒绝退货等问题导致的消费纠纷频发。消费者要妥善保留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电子订单、付款记录等电子数据、索要购物凭证、发票或收据等相关凭证。

  汽车篇| 零利率购车藏猫腻

  汽车已成为众多家庭中重要的消费品,随着交通工具购买量的增大,有关此类的消费纠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市面上很多商家打着“零利率、零首付,新车开回家!”的口号,大肆招揽消费者进店买车,实则套路满满,最终消费者可能要多付不少购车款。

  一、虚报车辆价格 混淆视听

  购车时,不少经销商经常打出汽车优惠价、 促销价等虚价招牌,让人一头雾水,所以消费者不能因此动了心,一定要搞清楚裸车价,建议购车前先上网查询一下。

  二、捆绑销售新车保险

  新车的保险不一定非要在4S店购买,只不过基本上所有的4S店都会诱导购车者在店里买,因此误让大家以为新车的保险只能在4S店购买!其实这种捆绑销售已经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此,消费者可根据自愿选择购买保险。

  三、警惕促销赠送大礼包

  为吸引顾客,有些经销商往往会打出买车送礼包的促销方式,这些看似品种繁多的大礼包,实际价值并没有那么大,接受这些赠品不如在价格上便宜一点。

  四、贷款买车

  为促使消费者购车,一些销售人员嘴上承诺搞定贷款,但细问追究,会发现有许多限制条件。消费者最终可能因为贷款申请的利率、房产证明等问题,而导致车贷波折,从而花费更多的金钱和精力。

  (综合自央视新闻、新华社、中国经济网、澎湃新闻、中国消费者报、经济观察报    编辑/德青)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