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我选择靠自己养老(主题征文来稿)

2016年10月23日 11:23:1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从9月26日重阳节开始,我们即陆续发布“老去的生命”年度主题征稿活动入围作品;10月20日24:00活动已正式截稿,详情点击《征稿|当你老了,要怎么度过余生?》 

  

    文/王言虎

  “凡人皆有一死,凡人皆须侍奉。”时间这个杀千刀的,到底是人世间最公平的东西。生理上的衰老,不会因为你是广厦千万间的巨富,还是不名一文的“寒士”,而有所不同。所谓“世间公道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绕”,就是这个意思。

  既然我们无法抵抗衰老,但至少可以衰老地有尊严一些。换言之,当我们老了,该如何养老?

  传统时代,在儒家文化的道德谱系下,敬老、养老成为一个普遍的价值,所谓“不独亲其亲”、“少长有序”、“礼不逾节”。在具体的养老环节上,从西汉开始,致仕官员始有养老金保障制度,国家给退休官员一定的俸禄,供其养老;至于平民,虽在一些朝代也有“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谷五斛”的善政,但相较于政府的微薄贴补,养老的责任主要落在子孙肩上,“同住一屋檐,同吃一锅饭”的大家庭传统,实则有着朴素的经济学考量。

  这种家庭养老的模式,播迁数千年而不绝,及至现在,仍旧是很多人的选择。现在叫居家养老。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曾表示,中国有90%的人居家养老。

  但这显然要分两种情况:居家养老的人口中,一大部分是农民以及城市贫困人口,除了子女,他们无所依凭;另一部分是有“退休金”的职工,靠每个月的“退休金”支撑他们的老年生活。总结起来就是,一部分人靠子女,一部分人靠政府,所谓“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模式的结合。

  我知道,绝大多数人会从两者择其一作为自己的养老方式,但如果让我选的话,我谁都不选——我靠自己来养老。当然,这并不排除子女为我奔走,慰藉感情。这是两个层面的事。

  如果养老只是限于吃饱穿暖,这几乎对所有人都不成为问题。但我所谓的养老,是指有尊严地去过老年生活,它不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当我遇到大病时,我可以随心选择自己想去的医疗机构(仅指资金门槛),不会担心自己支付不起医药费,也不必怕给子女带来经济负担;当我想去旅游时,我也不会因自己囊中羞涩而不敢放手规划,哪怕是去国外;当我生活不能自理、行将就木时,我也能雇佣得起能够悉心照料我生活起居的保姆,抑或者,去比较高档的疗养院,购买合适的养老服务。当然,这只能建立在我已经自由的财务状况上。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会在年轻的时候,努力打拼,靠自己的努力,为后半生的生活攒下足够的“养老基金”,并做好充分的规划,比如购买合适的商业保险,以供不时之需。

  我为什么要靠自己,而非靠子女与政府来养老?

  先说子女养老。我始终坚持一种观点:我生儿育女,完全是因为喜欢,有这种情感需要,绝非是为了“养儿防老”。生养子女,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将他(她)养育成人,只消他(她)快乐成长,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我就已经心满意足。我从来不会指望他(她)们替我养老,不想让我对他(她)们的抚育当成他(她)们尽孝的负担。

  再说政府养老。首先我想明确,不靠政府养老,不代表我不会缴纳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只是说,我不会将自己的老年生活全部托付于它。这基于以下几种判断:一是,这些年,政府养老口号一再变迁,从“政府来养老”到“政府帮养老”再到“养老不能全靠政府”,养老政策摇摆不定,让我对政府养老难有稳定信心;二是,我国基本养老金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到部分积累制,下一代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养活上一代人,这为基本养老基金的账户平添不稳定性。

  数据可以作证。人社部近日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5》显示,全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规模不断增长,空账率已超九成。2015年,全国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已经超过了4万亿。养老金个人账户寅吃卯粮,以后会发生什么,我不敢确定。所以,我不可能把自己后半生的养老寄望于一个随时可能出现风险的事物上。

  质言之,我既不想拖累子女,又没人替我兜底,我只能靠自己了。

  而我的养老设想,全部建立于我前半生努力赚钱的基础上。这并非拜金,也非虚无主义,而是我深知,在一个不确定的社会里,只有尽可能地实现个人与家庭的财务自由,才能保证,当社会提供不了我需要的保护时,我自己可以顶上去,而且最大限度地保证我的选择权。

     (为保证竞赛公平性,所有稿件除错别字外,不做任何编修,投稿请至lizhirp@163.com,详情点击《征稿|当你老了,要怎么度过余生?》)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