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碗端得稳稳的!请吃下这颗“定心丸”|荔枝学习小组

2020年05月25日 13:39:37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回望来路

中华民族用数千年时间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用110年的时间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用70年的时间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用4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跃升

当时光迈入2020年

在这初夏时节的“非常”两会中

我们能读懂什么?

  

  全球疫情暴发以来,一些国家开始收紧粮食出口,不少人开始担心起自家的“米袋子”是否会出现波动。对此,国家以“粮食连年丰收、库存比较充裕、口粮绝对安全、饭碗端在手里”的底气,给全国人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粮食生产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问题。在5月23日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了:“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道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还将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为啥粮食安全如此重要?在解决吃饭问题上我们的底气从何而来?

  

  可以说,在所有的刚需商品中,粮食的刚需程度非常大,“民以食为天”,粮食就是老百姓的命脉。

  上世纪末,美国学者布朗作书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这并不是西方国家第一次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发出诘问,1974年于罗马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粮食大会上,一些专家就认为中国无法养活10亿人。面对西方国家的“布朗之问”,我国不仅以14亿人满盛自家粮食的饭碗给予了有力的回答,并且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产生了较好的外溢效应。中国是如何做到的?这反而成了“世界之问”。

  现如今,我们不会再为吃不上饭而担忧,这是一种幸福,也是一份踏实感。这种踏实感来自于国家始终把吃饭问题视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2013年底,中央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并于2015年7月1日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首次将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饭碗论”“底线论”“红线论”……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粮食安全理论指导着我国的粮食生产建设。

       1990年,我国建立起粮食专项储备制度,使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中第一次包括了专门用于调节市场供求和平抑年际间粮食波动的后备储备。目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由国家、省、市、县四级构成,基本以原粮为主。

  不仅如此,我国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还为粮食安全构建起了“三道防线”,不仅包括充足的原粮储备,并且在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建立了能够满足10到15天的成品粮储备,此外还布局建设了一批应急加工企业、应急供应网点、应急配送中心和应急储运企业。

  为避免谷贱伤农,2004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根据市场情况每年收购一定数量的最低收购价粮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将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着力抓好农业生产。

  此外,我国还严守着18亿亩的耕地红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进一步提出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

  所以说,在捧牢自己饭碗的问题上,我国底气十足。

  一组数字更能直观展现“中国粮仓”有多靠得住!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4%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成就举世瞩目。

  

  我国行之有效的粮食储备观念和经验,被广泛汲取和借鉴。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下,我国不仅稳定了国内粮食供给,保证了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没有随世界粮价暴涨而急剧上涨,同时成功经验也为东亚地区、亚太地区及其他亚非拉国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有效参考。

  与此同时,我国还通过农业对外合作,向广大发展中国家传播了农业发展经验、政策和技术。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主要的国际组织、区域组织以及国际农业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这是几代中国人共同努力下,才实现的伟大心愿。

      (文/李爱 设计/陈奇 编辑/奚宇)

    学习多一点>>>

  在这份特别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有这样一个“重要目标”丨荔枝学习小组 

  这个词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近40次,为何重要?丨荔枝学习小组

  这句话为何如此暖心|荔枝学习小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