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刚刚召开的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强调,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蓝图,把握好"全面性"和"高水平"两个基点,扎扎实实做好全面小康的决胜收官工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好不好,首先看住房"。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推动苏北各地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尽最大努力改善农民住房条件,从7月31日起,江苏广电总台联合苏北五市电视台推出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奔小康 看住房----苏北五市农村行》。
第一集《规划先行 留住美丽"乡愁"》
【盐城:规划先行 留住美丽“乡愁”】
走进盐城东台甘港村的农民集中居住点,绿水环绕,田垄吐翠,一幅水乡田园美景映入眼帘。在推进农民住房条件改善过程中,这里从规划之初便在"乡村特色"上做起文章,将里下河农耕文化、水乡风情融入集中居住区建设中。一年多来,这里新建了十多栋农家别墅,新老集中居住区共有210多户农户入住,既改善了环境,也留住了乡愁。
盐城东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程霞:“我们按照风情水乡、典雅古韵、盐渎渔家三种风格,分类设计15套农房技术改造方案,因地制宜地打造不同风格的特色村落。”
盐城东台甘港人家生态居住区村民潘锦干:“这里家家门前有庭院,感觉比城里人都舒适。”
在保留乡村特色的同时,当地还通过一些精心的设计,让搬迁农户享受实惠。
江苏台记者郭奉铭:“我现在就是在盐城市盐都区的佳富村,通过这个效果图可以看到整个房屋的设计是一体化的,白墙黑瓦、错落有致。那在这些黑瓦上,每家每户是安装了30平的一个玻璃瓦,这些玻璃不仅好看而且还能发电。”
别小看这样一片发电瓦,它古宅瓦片的设计感,不仅让房屋留住了传统韵味,更能给农户带去实实在在的收益。如今,佳富村集中居住区一期的100户住户都选择了安装这样的发电瓦。
盐城市盐都区大冈镇副镇长任浩:“一户就是说增加投入在3万块钱左右,但是老百姓每年叫用电不花钱,他多余的电还可以让国家电网回收,得到2000块钱的收入,这样就按照30年的保质期来算的话,30年就是6万。”
【正视不足 让住房改善“有人气”“接地气”】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苏北多地,包括成立规划设计智库团,编制《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完善技术指引》等各种好思路、好举措,正不断融入到农房改善过程中。不过,在走访中,记者也看到一些地方在规划上仍然存在考虑不周全、不符合乡村特色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苏北某农村,新规划的农民住房改善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在这个项目的设计图上,记者发现除了一些小高层外,这里还规划了7幢17层的高层项目。同行的专家告诉记者,在乡村地区建设多层甚至小高层住宅,不仅会造成空置、浪费等现象,还会对后续消防安全和设施维护带来不利影响。此外,这里也缺少产业、公共服务等一系列配套规划,百姓生活可能会遇到诸多不便。
苏北某农民住房改造项目负责人:“这是农民住房改善项目,面向一个村的项目,高层住宅,17层。”
当地村民:“我们当然喜欢住低层,高层以后老人或者自己岁数大了,比较困难一点吧。”
很多地方在房屋排列的设计上也没有花费过多心思。比如在苏北某地,村庄新建住房还存在着行列式、兵营式的呆板布局,远远看上去十分别扭。
苏北农房改善工作蹲点指导组联络员张蔚:“农房建设中要防止千村一面,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风貌,目前各地做了一些积极探索,但是我觉得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时空短评:确保农民搬得进 住得好 能致富】
在苏北五市的走访中,我们的记者看到了这些地方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在科学规划上所做的努力,但一些不合理的规划则与农民的需求相距甚远,甚至会给他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就明确指出"有的地方对选址、土地、规划等缺乏系统谋划,导致产生新的问题",这无疑给苏北各市下一步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敲响了警钟。各地在改善项目的规划上,一定要系统谋划,在尊重百姓意愿,满足百姓需求的基础上,从"乡村产业、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一体推进","确保农民搬得进、住得好、能致富",真正让他们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李俊彦 龚俊杰 郭奉铭 刘聪琳 沈杨 冯水清 杨尔希 供片台/盐城台 东台台 宿迁台 徐州台 编辑/朱一普)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