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花 把你放到那个位子去 都会把它干好
家乡人培养的
做成功的原因,我认为还是背后有我们国家几十年的发展
十年匠心
筑梦伶仃洋
新闻专题《水乡走出的港珠澳大桥领军人》正在播出】
10月24号,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其中,岛隧建设项目被公认为是世界超级工程皇冠上的“明珠”。值得骄傲的是,负责打造这颗“明珠”的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鸣是我们家乡人,来自泰州兴化。十年匠心、筑梦伶仃洋。新闻专题《水乡走出的港珠澳大桥领军人》带您一起走近林鸣。
【出录音
记者:您好,林总!
林鸣:你好,你好!
记者:您好!我是泰州台记者。
林鸣:泰州台的啊……
记者:像您的家乡水乡兴化,它是一个水城啊,(对啊,鱼米之乡!)河网密布,水多、桥多……压混 】
11月1号上午8点半,在珠海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林鸣热情接待了来自家乡的媒体。他穿着一身工作服,满面笑容,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位温和的长者。
过去十年,林鸣将他的全部心力奉献给了港珠澳大桥,一头乌发全部染白,换来的是伶仃洋海域横空出世的多项世界第一。
钢圆筒快速成岛,世界第一次。
8万吨沉管工厂法预制,世界第一次。
深水、深槽沉管隧道施工,世界第一次。
“第一次”意味着工程实施的每一步都需要去探索。探索的道路必然艰难。林鸣说,当压力排山倒海而来时,支撑他的是深植血脉中的家乡人的性格因子。
【出录音:把你放到这个位子去,都会把它干好,不会说不喜欢我就不干,我们那个地方的人,是有这样的特质的。】
林鸣出生于1957年,人生经历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他是兴化人,从小就接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的家庭教育。高中毕业后,林鸣先在工厂当学徒。
【出录音:做学徒工啊,做那个钳工。我那个师傅很厉害,都是我师傅培养的。我那个师傅姓沈,三点水。我给他打水啊、扫地、泡茶。他就是这样磨了我差不多半年。这个对我的影响很大,很苛刻的(环境)。】
这段经历,磨砺了林鸣的耐心和韧性。那时候,林鸣每天拿着锉刀和锯条,在工厂里练习锯、锉、刨、凿等基本功,每天练到筋疲力尽、汗流浃背。他根本无法想象,四十年后,自己会成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缔造者。
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林鸣考入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自此结缘交通建设。
【片花 把你放到那个位子去 都会把它干好
家乡人培养的
做成功的原因,我认为还是背后有我们国家几十年的发展
十年匠心
筑梦伶仃洋
新闻专题《水乡走出的港珠澳大桥领军人》正在播出】
时间拉回到2009年。港珠澳大桥工程正式启动。大桥工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建桥梁,一部分是建设两个人工岛和海底隧道。林鸣负责的是难度最大的人工岛和海底隧道的建设。岛隧工程难,难就难在它完全没有先例可循。在教科书上,沉管隧道只有刚性、柔性两种结构体系,通常埋深都只有2到3米。为了预留30万吨级航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需要埋深到海床下20多米。显然,这两种方案都不理想。林鸣压力如山大。
【出录音:一定要为工程找条出路,要去创新,要走一个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只要有机会,对我来说,我都会尽量地去就这个工程的条件,去为它考虑。半夜惊醒是经常。】
正是在这种半梦半醒中,林鸣想到了一个创新方案——半刚性。但是,一个做沉管隧道的新手,上来就想颠覆传统做法,遭到了国际、国内很多专业人士的强烈质疑。林鸣硬是顶着压力,找科研单位做大规模试验,委托国内外6家顶级团队开展背靠背的计算。最终,计算出的6份结果都是一致的,数据证明了一切。
【出录音:你选择踩别人的脚印走,或者选择别人走过的路走。然后有舞台给你的时候,你要在这个舞台上做一个好的角色。】
在接受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前,林鸣已经从事了将近20年的桥梁建设工作。江苏的很多项目——润扬大桥、泰州大桥、南京三桥都留下了他奋斗的足迹。
【出录音:我认为真正对我影响很大的工程是润扬大桥。当时它的环境,它的工程本身。润扬大桥是一所大学。我们都是它的学生,在那里学到了方法,学到了如何面对风险,学到了如何去攻克技术难题,还有就是如何去带团队。】
2000年,当时的中国第一大跨径悬索桥——润扬大桥开工建设,林鸣任项目经理。润扬大桥北锚碇有“神州第一锚”之称,其基坑深度达50多米。这就是说,建设者在基坑内施工时,湍急的长江水就在他们的头顶奔涌而过。如果阻隔大江和工地的土堤有丝毫问题,江水将从天而降,瞬间就会将基坑灌满,所以工人们都不敢到坑底作业。这时,林鸣做出了一个令众人吃惊的决定,他拿来一个小板凳,端坐在基坑最深处办公。
【出录音:你坐在下面是一个态度。然后工人看到你以后,他们也会安心一点。要真有问题,你只能共存亡。】
润扬大桥如期通车时,林鸣与小板凳的故事也传扬开来,他被媒体誉为“定海神针”。
十几年后,在建设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时,“定海神针”林鸣依然不改当年本色。
2013年5月2号,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E1沉管出坞浮运,世界最大的海底沉管隧道施工开始了“首秀”。
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是由33节沉管组成。每节沉管长180米,重8万吨,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每节沉管的名字就是英文字母E加上编号。要将这些庞然大物在海面上浮运十几海里,再沉放至预定位置对接安装,并且安装偏差要控制在几厘米内,其难度堪比“海底穿针”。因此,第一次安装,很多人心里都没底。
从5月2号上午沉管出坞开始,林鸣如同一根钉子,钉在施工现场,现场指挥、讨论编队、浮运、转向、系泊、沉放等每一细节。这一“钉”就是5天4夜。
【出录音:我就唯恐他们口令说错了,操作出偏差。几万吨的东西在海底下,操作发生偏差的话,立刻就要出事。】
安装并不顺利。
海流的冲击、钢管浮运受阻、第一次对接失败、第二次对接精度不达要求、再来第三次……人的耐心、定力、韧性遭遇到了极限挑战。
【出录音:第一次安装,你有几斤几两,大家都在看着。你还要成功,你没有选择。一个有理性的指挥员,我想那时候一定要内心坚定,而且这种内心的坚定要透出来,影响你的团队。你才有可能成功。】
5月6号上午10点,经过96个小时的鏖战,E1沉管终于安装就位,开创了中国外海沉管隧道的先河。
【片花 把你放到那个位子去 都会把它干好
家乡人培养的
做成功的原因,我认为还是背后有我们国家几十年的发展
十年匠心
筑梦伶仃洋
新闻专题《水乡走出的港珠澳大桥领军人》正在播出】
和林鸣接触过的人都说他是完美主义者。林鸣却笑称,这要归功于家乡的培养。
【出录音:家乡人培养的。我认为这是好事。所以我们从家乡走出来以后,我们把这些美德呀,好的传统,给继承下来了。】
在将近4年的时间里,林鸣带领他的团队让33节沉管在伶仃洋海底蜿蜒延伸。
沉管合龙,只差最后一步。
只有重达6000多吨的最终接头成功插入29号和30号沉管之间,大桥的主体工程才算是全部完成。但如果失败,整个工程将前功尽弃。
林鸣没有退路,迎接最后的挑战。
经过了十七个小时,2017年5月2日晚上22点33分,最终接头与左右两侧沉管成功对接。报告显示,对接精度横向偏差16厘米,超出了规定标准1厘米。但是,它已经实现了结构安全,而且滴水不漏。就是说,这次安装是合格的。
可是,林鸣却犹豫不决。
【出录音:这个偏差到底怎么回事,大家能不能接受?我们要面对三地政府,要面对国家的标准。很难的,非常难。】
林鸣慎重考虑之后,做出了一个极具风险的决定——最终接头重新吊起再重新安装。
【出录音:我想的就是,我们整个团队,做一个和我们国家当今的发展相称的工程。】
顶着巨大压力,林鸣指挥各部门重新就位。起吊、沉放、安装、调整……又经过40个小时的连续作业,最终,原来16厘米的偏差被降到了2.5毫米以内。这一看似细微的调整,创造了中国技术和工程史上的一次极限跨越。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有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出录音:细节决定了我们工程的成败,细节也决定了我们能不能把工程做成一个世界水平的工程。我们做成功了,做成功的原因,我认为,还是背后有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有国家几十年的发展。】
浩瀚的南中国海,茫茫的伶仃洋一望无际,一条优美的曲线横卧水面,像一条绶带,将香港、澳门和珠海串在了一起。这座被誉为世界桥梁建造巅峰之作的跨海大桥,它的伟大与雄奇,只有亲身走近它,才能真正领略到。
作为大桥岛隧项目的“缔造者”,林鸣也收获了各方赞誉。不过,有一份褒奖被他看作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出录音:一个人在外面,能够得到家乡的来信,比如说家乡的政府给我们写的信,这是人生最大的,我觉得是最大的成功。】
凡是到达的地方都属于昨天。林鸣说,他喜欢出发。
【出录音:人生不能总停留在一个地方。你得不断地去探求一些新的东西,在你的领域中。这可能就是我喜欢的。】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