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太湖美——太湖结束30多年网围养殖史

2019年06月16日 09:39:37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为了太湖美——太湖结束30多年网围养殖史

  (1)“一只蟹”富了渔民 也“富”了太湖

  【导语】眼下太湖网围养殖设施移交工作进入尾声。这也意味着,中国第三大淡水湖自此将告别30多年的网围养殖史。从发布通告到完成评估,从启动签约到移交设施,太湖拆围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字幕】201812月13日 吴中区网围养殖设施移交现场

  【字幕(同期声)】一只木船 阿是 阿好了 一样一样 整理好  钟三男 还要签字了 你两只网箱嘛 签呢 钟三男

  【字幕(同期声)】钟三男 蟹农 

  今天签了字 就完了 渔民(未来)怎么生存就不知道了

  【配音】将最后几条船移交给无害化拆解公司,钟三男24年的太湖网围养殖经历到此结束。52岁的他,依依不舍地上岸了。

  【字幕(同期声)】钟三男 蟹农 

  就是还有一点想念吧 总是有一点(感觉) 好像亲戚没断(一样)

  【配音】与此同时,网围拆除工作也正式启动。

  【字幕(同期声)】余家庆 太湖渔政三大队副队长

  (竹)桩全部放倒 然后就粉碎 送造纸厂去

  【字幕(同期声)】周明 苏州市吴中区横泾太湖拆围负责人

  确保无害化处理 像我们的混凝土(水泥船) 全部要进望亭无害化处理中心的

  【配音】20196月底前,东太湖4.5万亩网围养殖区将全部拆除。

  【字幕(同期声)】王小林 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这样就标志着 太湖30多年的养殖历史 告一个段落

  【配音】20184月13日,太湖拆围的消息一发布,蟹农们就炸开了锅。

  【字幕(同期声)】秦根福 蟹农  

  听到这个消息 我有点不(敢)相信了

  【字幕(同期声)】宋勇伟 蟹农 

  (我)到哪里去上班 对不对 

  【字幕(同期声)】钟三男 蟹农  

  大字不识一个 怎么搞

  【配音】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338平方公里,苏州占据其中的2/3为了增加水产品供应量,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初,太湖开始推广围网养殖,后来发展成以养中华绒螯蟹为主。

  【字幕(同期声)】谷孝鸿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委书记 

  太湖或者东太湖的网围养殖 应该正式规模(养殖)从1979年开始

  【配音】为了鼓励太湖渔民养蟹,当时政府还发放贴息贷款,并着力打造太湖大闸蟹的品牌。太湖大闸蟹目前已成为知名品牌,年均产量2700吨,产值5亿元左右。

  【字幕(同期声)】吴林坤 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调研员 新闻发言人 

  (大闸蟹)是太湖渔业的一项支柱产业 也是(一项)富民工程

  【字幕(同期声)】钟三男 蟹农 1998 那一年赚钱了 然后装这个大船 

  【配音】随着太湖大闸蟹声名鹊起,大批的太湖渔民加入到养蟹的大潮中,钟三男就是4000多户渔民中的一个。仅4年后,他就尝到了养蟹的甜头。

  【字幕(同期声)】钟三男 蟹农

  那时候蛮舒服的了 好像那个大船 也装修了十几万了 哈哈哈 

  【配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大闸蟹也逐渐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字幕(同期声)】杨小玲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 农家乐经营户 

  (每年)9月底开始 我们这边太湖蟹开始上市 一直要忙到12月份

  【字幕(同期声)】谷孝鸿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委书记 

  河蟹这个养殖产业啊 推动了整个地方经济发展 

  【字幕】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 光荣村

  【配音】市场需求越来越多,蟹农们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2004年,钟三男在耗资160万元造起了这座四层高的独栋别墅而存下这160万元,钟三男只用了两年时间。

  【字幕(同期声)】钟三男 蟹农

  有钱嘛 到岸上去啊 居民的日子 也要享受一下的 

  【配音】渔民养蟹赚到了钱,便纷纷上岸造起了别墅。光荣村就是渔民上岸集中居住的一个村,即便是如今,这里的别墅群依然显得十分高调。

  【字幕(同期声)】吴玉生 蟹农  

  你看现在那个我们村里 造的别墅 买的车子啊 基本上都是 那个时候2000年左右 

  【字幕(同期声)】钟三男 蟹农

  这个饮用水 太湖里的水 暂时肯定不好吃了

  【配音】进湖作业时,蟹农都要带上饮用水。而二十多年前,太湖水还像自来水一样清澈。

  【字幕(同期声)】钟三男 蟹农

  你投的饲料 回过头来看看 (螃蟹)它拿着鱼 拿着鱼在吃了啊 

  【配音】网围养殖富了蟹农,也让太湖富营养化。网围养殖原本属于氮、磷负增长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可为了提高产量,网围养殖在80年代末渐渐地发展为投放饲料的精养。

  【字幕(同期声)】谷孝鸿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委书记 

  冰鲜鱼(投)下去 或者投饲料下去以后 其实它真正利用率 可能也就30%40% 没有被河蟹或鱼所利用的饵料 大量沉积在底泥(中)

  【配音】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投饵的情况下,每生产1公斤螃蟹要从湖中吸取氮102.73g,磷12.48g。而在投饵的情况下,每生产1公斤螃蟹向湖中净输入氮171g,磷38.8g。经过对比,养殖区的总氮要比网外高近2.3倍。随着蟹农们不断扩大养殖面积,整个东太湖几乎都被网围所覆盖。

  【字幕(同期声)】谷孝鸿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委书记 

  到了2003 整个东太湖几乎被网围覆盖了 超大规模地养殖 大量地投饵 对于整个东太湖水域的污染 养殖是罪魁祸首

  【字幕(同期声)】吴林坤 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调研员 新闻发言人 

  发展高峰 甚至(网围养殖)面积达到20.43万亩

  【配音】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引起藻类等生物迅速繁殖,被称为水体富营养化。2007年,东太湖水体中总氮、总磷,相比1998年分别上升了160%38%

  【字幕(同期声)】其实藻类还是比较多的

  【字幕(同期声)】谷孝鸿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委书记 

  大太湖的污染 它是有很多方方面面造成的 比如说农业面源污染 工业污染点源污染 包括生活污水

  【配音】这一年,太湖整体进入中度富营养化水平,81%的湖面都是劣Ⅴ类水。太湖蓝藻事件导致上百万无锡市民饮水困难。

  【字幕(同期声)】2007 新闻资料

  然后你洗了手什么的 手上有异味

  【字幕(同期声)】2008 新闻资料

  我身后的渔政人员 正在对这里的围网进行拆除

  【配音】2008年,太湖网围养殖面积从20.43万亩,一次性压缩至4.5万亩,养殖区主要集中在东太湖的东山岛、庙港、七都沿岸。

  【字幕(同期声)】谷孝鸿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委书记 

  (根据)水生植物的净化吸收能力 推算出来 东太湖以保持4.8万亩左右(网围)面积为适宜

  【配音】2008年第一轮拆围后,每个网围养殖权证的面积缩减到15亩,但东太湖的水质并没有明显改善。

  【字幕(同期声)】钟三男 蟹农 2008年以前 没有(投)放到 (每亩投放)七百个 八百个的(蟹苗)甚至现在上千个也有人在放

  【配音】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蟹农投放蟹苗的量至少翻了两三倍,相应的饵料投放量也在增加一个15亩的网箱至少投放5000公斤玉米,冰鲜鱼1万公斤。按50%的利用率计算,3005个网箱,每年大概要在湖底沉积玉米750万公斤,冰鲜鱼1500万公斤。2017年,东太湖富营养化水平由轻度转为中度。

  【字幕(同期声)】胡维平 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跟)农田里面追求高产量(一样) 高强度地施肥 实际上它也会对整个环境 造成重要的影响

  【配音】太湖发展网围养殖,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它对太湖生态的损害有些已无法逆转。

  【字幕(同期声)】谷孝鸿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委书记 

  (网围养殖)取得的经济效益 可能某种程度上 还不足以去维持(修复)整个生态保护的投入

  【字幕(同期声)】张运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物理湖泊与水文研究室主任  

  我们获得很多经济上的价值 但事实上 把(太湖)生态的价值全都丢掉了

  为了太湖美——太湖结束30多年网围养殖史

  (2)“一只蟹”影响千万人喝水

  【导语】2017年,东太湖富营养化水平由轻度转为中度。可以说,“一只蟹”甚至威胁到了苏州、上海等地的饮用水水源地。是继续享受大闸蟹的美味,还是保障上千万人的喝水安全呢?继续来关注太湖拆围。

  【字幕】庙港饮用水水源地 苏州市吴江区东太湖

  【配音】太湖养育了流域内6000万人口。江苏的苏锡常,浙江杭嘉湖地区以及上海,都直接或间接从太湖取水。吴江区近130万人的饮用水,主要来自位于东太湖的两个饮用水水源地,庙港水源地距养殖区只有1公里左右。

  【字幕(同期声)】谷孝鸿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委书记 

  沿(太湖)湖岸的 这个大大小小水源地 可能有一二十个 所有的功能 都要让位于饮用水源地功能 

  【配音】2017年,太湖出水量102.7亿立方米,通过东太湖太捕闸流向上海方向的就有40亿立方米。

  【字幕(身份)】张星 苏州市吴江区委常委 副区长 

  上海西部五个区 近八百多万人口的饮用水 他们在金泽(饮用水水源地)金泽水库其实就是太湖水 通过太浦河 汇聚到这边(浙江)嘉兴在这边也有一个取水口 

  【配音】目前,国内多数湖泊都设立了各类不同级别的保护区,保护区中存在网围养殖违反了相关的管理条例。处在长江下游的太湖,也要回归其生态功能的定位。

  【字幕(同期声)】胡维平 中国科学 院特聘研究员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整个国家现在这个层面上 现在对自然水体 比如水库湖泊 都是要求拆除(网围)的 

  【字幕(同期声)】吴林坤 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调研员 新闻发言人 

  为了我们太湖美 作为这一项富民工程 必须服从于生态保护的大格局

  【字幕】2018413 太湖拆围新闻发布会

  【配音】2018,太湖苏州市行政区内的围网全部拆除,收回养殖使用权。 

  【字幕(同期声)】胡维平 中国科学院 特聘研究员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太湖水面它属于全民所有 不能说变成一小部分人 谋取利润的一个场所

  【字幕(同期声)】钟三男 蟹农 

  我们养老方面一块 政府能贴一部分给我们  

  【配音】太湖网围拆除补偿方案分补偿和保障两个部分。据测算,一个15亩的网围养殖权证至少可以得到47.43万元的经济补偿。此外,蟹农还可享受劳动技能培训,养老也将纳入社保体系。(补偿费:国有水域占用补偿费6912/亩、提前终止养殖补偿费6500/亩·年(按两年计)、养殖设施补偿费4000/亩、生产船只等设备补偿费;转产转业保障:每人每月1940元,每一养殖使用权证按两人计,每人补贴24个月。)

  【字幕(同期声)】王小林 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在太湖里面养殖的蟹农 大部分是渔民 第一个他还持有捕捞证 第二个从政府的角度来考虑 对他们进行就业培训 第三个社保问题 纳入当地政府的社保范畴 

  【字幕(同期声)】吴玉生 蟹农

  不一定离开水 就活不下去了 我们可以做电商啊

  【字幕(同期声)】赵金康 蟹农

  青山绿水要的 阿是 那我们(响应国家)号召的 就是政府赔钱赔得太少了 

  【配音】补偿标准是在经过调研近年太湖养殖收益,参考周边地区补偿标准、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

  【字幕(同期声)】吴林坤 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调研员 新闻发言人 

  我们太湖的补偿标准 相对来说 是比其它地区高一些

  【字幕(同期声)】(扔进去干嘛)喂螃蟹 给螃蟹吃

  【配音】水草是螃蟹的食物,也为它脱壳提供隐蔽空间。由于养殖密度过高,网围内的水草满已足不了螃蟹的需求,蟹农只好到外面收割水草。

  【字幕(同期声)】张运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物理湖泊与水文研究室主任  

  比方说草原上一样的 你放了那么多羊在那 那个地方草根本长不好 长好就被它吃掉了

  【字幕(同期声)】钟三男 蟹农

  水草也难搞 像刚才那个水草 他早晨四点多点出去到现在(十点多)了 (才)搞那么多的草

  【配音】网围养殖区投放适合螃蟹生长的水草,破坏了养殖区水生植物的多样性。

  【字幕(同期声)】杨宏伟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 副站长

  螃蟹喜欢(吃)或者需要的那种草 可能会比较多  

  【字幕(同期声)】胡维平 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网围养殖区)整个湖体的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都会发生一些质的变化

  【配音】历史上,太湖东南部一直是水草茂盛、水质清澈的草型生态系统。如今只有在湖岸边才能看见成片的水草。数据显示:20175月,85%以上的太湖水域已经没有大型水生植被的覆盖,水草面积只有2001年的1/7。水位上涨、水质变差以及不科学地收割是东太湖水生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

  【字幕(同期声)】杨宏伟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 副站长 

  不科学地收割(水草) 也会对这个水草大面积地消失 也产生了很多的影响

  【字幕(同期声)】钟三男 蟹农 

  现在你看烂得只有这么长 以前这个水草要这么长 (是什么原因烂的)(第一个原因)高温  第二个(原因)水质不好  

  【配音】养蟹让水质变差,进而影响周围水草的生长。没有水草与藻类争夺养分,蓝藻又会继续疯长,东太湖陷入污染增加和植被退化的恶性循环。过去十年,太湖富营养化水平整体下降,可东太湖总氮却上涨了18%,叶绿素上涨了57%

  【字幕(同期声)】张运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物理湖泊

  与水文研究室主任 

  人为地叠加(营养盐)之后 是吧 使得以前的草型的生态系统 转为现在这种藻型的 就是(适合)生长藻的这样生态系统

  【配音】水生植物具有稳定基底、提供各类动物栖息场所、抑制藻类生长和改善水质等重要功能。东太湖水生植被退化,导致其“净化器”的功能大大降低,下游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字幕(同期声)】张运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物理湖泊与水文研究室主任 

  水草是长在底部的 它会把大量的营养盐 沉淀到底部里面 就说起这种过滤净化 这样一个作用 就像净化器一样的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东太湖 在这里面起一个净化(作用)这样一个过程的话 从北面或者西北面来的水 通过东太湖或者可能到下游之后 它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差的这样一个水质 

  【配音】太湖水质变差,蟹农感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

  【字幕(同期声)】钟三男 蟹农

  亏啊持续了亏本啊 2008年以后 拆迁了到现在 几十万用掉不算 还欠外边几十万

  【字幕(同期声)】朱根福 蟹农 

  现在这几年 拆迁过后 十几年里亏本 亏死了

  【配音】蟹苗投放量翻倍,饵料投放也要增加,东太湖水生植被退化又使得螃蟹赖以生存的水草越来越贵。

  【字幕(同期声)】钟三男 蟹农

  有一年有钱买不到水草 买金子都好买(到)草都难买   

  【配音】养殖成本在提高,水质变差后,螃蟹长不大,成活率也降低了,钟三男渐渐地失去了信心。

  【字幕(同期声)】钟三男 蟹农 

  我在2008年以前 没拆迁的那时候用4个人了 (现在)我反正赚不到钱 不是养你了吗 所以自己搞搞嘛好了 反正赚不到钱 这个水不好呀

  【字幕(同期声)】朱根福 蟹农

  这个螃蟹养不大 关键水质不好呀 螃蟹不肯脱壳(就长不大) 水质不好了它浮头 螃蟹一直爬起来

  【字幕】2018725 太湖拆违评估现场

  【字幕(同期声)】十五匹柴油机带挂浆

  【配音】一大早,评估公司的李光就来到养殖户的看护棚上,对养殖设施进行评估。 

  【字幕(同期声)】李光 中证房地产评估造价集团有限公司

  (为什么要拉响呢)证明这个机器是好用的 可以运行的 运转的 能运转和不能运转的 价格是不一样的 

  【配音】看到拆除围网是大势所趋,加上补偿标准也比较合理不少蟹农的心理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字幕(同期声)】钟三男 蟹农

  拆就拆吧 像这种东西养了 我也没信心了 

  【字幕(同期声)】朱根福 蟹农  

  说心里话 最好拆迁掉 养不好了

  【配音】整整一个夏天,由省太湖渔管办、乡镇政府、评估公司等人员组成的十个评估组,一直在太湖里忙碌。820日,评估工作按时完成。

  为了太湖美——太湖结束30多年网围养殖史

  (3)“金山银山”难换绿水青山

  【导语】太湖拆围耗资近20亿元,用“金山银山”能够“赎回”绿水青山吗?历经多年的经营,太湖大闸蟹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和完整的产业链,拆围后太湖大闸蟹的品牌会不会倒?蟹农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字幕】201897 太湖拆围东山工作点

  【字幕(同期声)】外面是铁皮 里面全是木质 你给我评木结构三 我现在没疑问 你还要给我打折 我肯定问题大了 

  【配音】在签约环节,对于评估折旧不满意的蟹农,几乎每天都有。

  【字幕(同期声)】朱根福 蟹农

  你三级的船怎么要(赔)700多(元) 我这个二级船怎么只有500多(元)

  【配音】朱根福是众多有疑问的人之一。他觉得,自己的一条船评估价太低了。

  【字幕(同期声)】朱根福 蟹农

  你写我三级或者写我报废 我一句话都没有的 你既然写的我二级的 肯定给我二级的钱

  【配音】朱根福的这条住家船,当年建造的时候花了近二十万,虽然评定了二级标准,但是对于折旧问题,他却不认可。

  【字幕(同期声)】朱根福 蟹农

  总价 这条船只有五万五千(元)多一点 人家都要赔到八万多(元)吧

  【配音】蟹农斤斤计较的背后,是对未来生计的担忧

  【字幕(同期声)】钟三男 蟹农 

  最好你政府出台个(政策)搞个什么东西(池塘养殖)让我们自己搞(养殖)

  【配音】太湖拆围仅补偿蟹农一项就需要20亿元。此外,还要面临蟹农安置、养殖设施无害化处理等诸多矛盾。金山银山赎回绿水青山吗?

  【字幕(同期声)】胡维平 中国科学 院特聘研究员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出现水质污染的 这个风险点的消除 还是会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字幕(同期声)】张运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物理湖泊与水文研究室主任 

  水草恢复起来之后 草型生态系统建立起来之后 对营养盐的滞留也好 对生态系统也好 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意义

  【配音】拆围后,没有网围的缓冲,湖面的风浪会变大,水也会变得更浑浊。从2008年拆围的经验来看,东太湖水草恢复难度不小。

  【字幕(同期声)】胡维平 中国科学院 特聘研究员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2008年拆围后)没有像我们当初预期的 水很快变好 水草恢复起来 (水生)植被之所以修复不起来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 我们的光线达不到湖底 

  【字幕(同期声)】张运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物理湖泊与水文研究室主任

  短期的话 可能水比以前反而更浑浊了 甚至可能以前不出现(蓝)藻(水)华的 现在反而出现(蓝)藻(水)华了 但从长期来讲的话 对生态系统 对湖泊 应该是远远是利大于弊的

  【字幕(同期声)】杨宏伟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 副站长

  任何一个湖 要它坏 可能你十年 你可能需要它变成好的时候 你可能要几十年的时间

  【配音】专家建议,春季应该适当降低太湖水位,以保证水草嫩芽的发育和生长。拆围后蟹农不再打捞水草,有助于东太湖水生植被的恢复。

  【字幕(同期声)】谷孝鸿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委书记 

  (东太湖)恢复的程度 进度 也会远远好于和快于 整个大太湖

  【字幕(同期声)】张运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物理湖泊与水文研究室主任 

  东太湖如果是一个水草生长比较好的区域 从太捕河再出水到上海的时候 那它水质肯定会变好 

  【配音】不过,也要科学评价拆围对改善太湖水质的作用。

  【字幕(同期声)】谷孝鸿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委书记 

  (网围养殖产生)污染量 跟整个大太湖来讲 它的量占比还是比较小的

  【字幕(同期声)】胡维平 中国科学院 特聘研究员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水文角度来说 东太湖处于下游地区 所以它(直接)影响的 只是它下游的地区

  【配音】过去十年,太湖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2017年太湖依然整体处在中度富营养化水平,水质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仍然是总氮。在对北部太湖的观测中,水体中氮的来源,生活污水比重超过一半。

  【字幕(同期声)】胡维平 中国科学院 特聘研究员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生活污水)处理过的尾水 实际上它的氮和磷的含量 比我们河道的(水) 比我们太湖的(水) 要高个三四倍 实际上它入了太湖以后 它也是一个重大的污染源

  【配音】对美味的追求,催生了庞大的大闸蟹市场,进而对母亲湖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损伤。太湖拆围后,每个人都践行节水、爱水的绿色生活方式,对母亲湖进一步“减富”至关重要的。

  【字幕(同期声)】谷孝鸿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委书记 研究员 

  消费水平在提高 人摄取的营养物质也在提高 你排泄转化肯定也高 

  【字幕(同期声)】胡维平 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生活污水(中的氮磷)我们要把它脱掉 除掉 也不现实

  【字幕(同期声)】杨宏伟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 副站长 

  我们节约用水 就是我们排得少 污染就会产生得少 归根到底 都是人的环保意识 是特别重要 就是我们需要(倡导)绿色生活 

  【字幕】2018919 太湖拆围东山工作点

  【字幕(同期声)】 签字啊 签字往里面走 按个手印 按到这里啊   

  【配音】评估补偿公示一结束,钟三男就和家人一起来签约了。五张网围养殖证,钟三男一家可以拿到近260万元的补偿金。

  【字幕(同期声)】等到1231日之前 养殖设施移交出来交给政府之后 另外一半全部再给你 

  【字幕(同期声)】沈磊 评估公司

  简易结构打完折 (每平米)只有200多块钱  你这个(木结构三级)肯定不止200多块钱 (简易结构)打完折是228(元) 如果给你算简易结构一的话 你肯定是接受不了的  

  【配音】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绝大部分蟹农都接受了评估折旧并完成签约。930日,3005本围网养殖权证只有一本因蟹农与他人存在纠纷,而没有按时收回,其余3004本全部收回

  【字幕(同期声)】吴林坤 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办公室调研员 新闻发言人 

  (蟹农)从不理解到理解 从理解到支持 

  【配音】蟹农们也希望,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理,太湖能早日恢复成一湖碧波。

  【字幕(同期声)】吴玉生 蟹农

  渔民既然退出养殖了 这样的话呢(希望)太湖水质 在有序地治理之下能更清澈

  【配音】太湖美,不仅美在太湖水,还美在太湖里的虾兵蟹将,鱼翔浅底。拆围后市民还能吃到太湖大闸蟹吗?

  【字幕(同期声)】谷孝鸿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委书记 研究员 

  太湖是鱼米之乡 太湖网围拆除以后 就是说怎么来进一步发展(渔业)我觉得可能还有很多工作去考虑

  【配音】今后,渔政部门会增殖放流蟹苗,渔民还可以捕捞到野生太湖蟹。

  【字幕(同期声)】吴林坤 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调研员 新闻发言人 

  也是在生态允许的前提下 我们适当地放流太湖大闸蟹(蟹苗)这是保护品牌的需要 也是产业发展的需要

  【字幕】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 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区

  【配音】三年前,吴江区在七都镇规划建设了1.5万亩的生态大闸蟹养殖基地已经全部被蟹农承包。

  【字幕(身份)】朱羊宝 苏州市吴江区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它都是太湖水养殖出来的(螃蟹)太湖流域池塘里的蟹 应该都属于太湖蟹 

  【配音】太湖网围养殖水面大,生态环境难以控制,再加上养殖密度高,降低了太湖大闸蟹的品质。而标准化池塘养殖容易实行精细化管理。

  【字幕(身份)】朱羊宝 苏州市吴江区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在我们池塘内 就是通过生态养殖的模式 水草的种植 螺蛳的投放 来模拟湖体里的生态环境 

  【字幕(同期声)】谷孝鸿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委书记  

  太湖流域的池塘养殖 水平也非常高 而且水环境也保持良好 它的品质也不一定 比你东太湖 这种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品质要差

  【配音】经过生态塘、生态沟渠和“人工湿地”等环节的生态净化处理,标准化池塘养殖尾水可以达标排放。

  【字幕(同期声)】张敏 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 

  就是垂直流人工湿地 对养殖尾水处理关键的一个设施 (再经过)表面流湿地处理以后 我们就基本上能够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配音】苏州市计划用3年时间,推广改造带有尾水净化功能的标准化池塘。蟹农可以承包标准化池塘,继续养殖太湖大闸蟹。

  【字幕(同期声)】钟三男 蟹农

  规划好了一种生态养蟹 那我们渔民就指望这一点 

  【字幕(同期声)】谷孝鸿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委书记  

  我们有很多形式 很多方式 我们不一定 完全一定要在湖泊里面(养蟹)

  【字幕(同期声)】张运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物理湖泊与水文研究室主任

  网围养殖跟其它方式相比 是比较低的(养殖方式) 为什么不能把这个(太湖) 还原到一种自然状态 能够获得更多的这种生态价值 

  【字幕】截止2018年12月30日,太湖网围养殖设施移交率达100%2019年6,拆围工作将全部完成。中国第三大淡水湖结束了30多年的网围养殖史。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