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蛋网、剥蚕豆、称重、斗蛋 苏州市民品味独特立夏习俗

2019年05月06日 10:29:25 | 来源:姑苏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是立夏节气。昨日,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南山社区的老村民,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用大篮子和扁担秤给孩子称重,并编织彩色蛋网给孩子们斗蛋、挂蛋,迎接立夏的到来。  记者 张健摄

  今天是立夏节气。昨日,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南山社区的老村民,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用大篮子和扁担秤给孩子称重,并编织彩色蛋网给孩子们斗蛋、挂蛋,迎接立夏的到来。  记者 张健摄

  “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这个民间传统风俗是许多苏州人的儿时记忆。立夏节气来临,苏城市民纷纷参与到应景的立夏民俗活动中,重温吴地习俗。

  习俗一:剥蚕豆、画蛋比赛

  采访地点:白洋湾街道、沧浪街道

  记者 管有明 严松

  通讯员 陈晔 虞丽婧

  昨天,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和泰社区举办“欢乐立夏,传承民俗”民俗活动,居民志愿者与帮扶对象等一起开展剥蚕豆、斗彩蛋比赛。一时间,社区活动室里充满着居民们的欢乐笑声。此次剥蚕豆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同样的分量看哪一组剥得快。在充满趣味的剥新鲜蚕豆比赛中,有人从中间先折一下再挤出两边蚕豆的,也有人从头往后一节一节剥的。虽然剥蚕豆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是不过三四分钟,大家碗里的碧绿蚕豆都已满了。

  除了吃蚕豆,苏州人在立夏还有挂蛋习俗。在沧浪街道吉庆社区,十几个小朋友发挥创意,用树叶作“画笔”,在鸡蛋上作画,制作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立夏蛋。小朋友们将自己捡来的树叶沾水贴在蛋壳上,再用纱布将鸡蛋裹住,用线扎紧。接着,穿着“外衣”的鸡蛋就要下锅煮了。“为了让鸡蛋染上更漂亮的颜色,在煮的过程中还要加入一些洋葱皮。”社区工作人员告诉小朋友,洋葱皮是一种很好的染色材料,染色牢度出奇的好。鸡蛋煮过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打开纱布,一个个有着漂亮花纹的立夏蛋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习俗二:腌制咸鸭蛋

  采访地点:双塔街道、金阊街道

  记者 彭化成 朱雪芬

  通讯员 李振华 吴琤

  立夏来临前,很多“老苏州”会在家腌制咸鸭蛋。家住金阊街道彩香一村四区的居民李阿姨就有一手腌制咸鸭蛋的好手艺。“腌制咸鸭蛋,要挑选品质好的鸭蛋,外壳干净、光滑圆润,蛋壳呈自然的淡青色为最佳。”李阿姨说,用1:5比例混合的盐水倒入高度白酒和筛细的黄泥搅拌成浆糊状,把洗净自然晾干的鸭蛋放入其中,再均匀地裹满黄泥放入坛中,最后蒙上保鲜膜,用麻绳扎紧,固定封存置于阴凉处,腌制25天左右,咸鸭蛋就可以吃了。李阿姨说,这手腌制咸鸭蛋的绝活是出嫁前母亲手把手教的,后来她靠这门手艺创业赚到了第一桶金。

  在双塔街道城湾社区,居民们跟着志愿者学习腌制咸鸭蛋的手艺。学完手艺,大家又来了一场编织蛋网创意赛。只见五颜六色的编织线在他们手中飞舞,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只只精美的蛋网。

  习俗三:称体重、斗蛋

  采访地点:白洋湾街道

  记者 管有明

  “立夏”节气就要来了。昨天,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南山社区邀请辖区居民和孩子开展“老老少少喜迎立夏”活动,让小朋友、大朋友体验编织蛋网、称体重、斗蛋等苏州的民俗活动,共同品味那曾经消失的民俗乐趣,为传统节气注入新活力。

  立夏称体重,也叫“秤人”。这是以往立夏日的大活动,据说这天称了体重会带来好运,不仅不怕夏季炎热,而且不会消瘦。活动现场,居民们把小朋友放进竹篮里。只见两位阿姨扛起扁担,轻轻一抬。居民顾玉玲挪动秤砣称重,边看着刻度,边大声地说:“秤花一打二十一,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大家听着顾阿姨说的吉利话,都开心地笑起来。顾阿姨告诉大家,打秤花只能里打外,不能外打里;称体重时要说吉利话,可以给孩子带来好运气。

  习俗四:编织立夏蛋网

  采访地点:苏锦街道汇翠社区

  记者 陈兆帅

  通讯员 周雯怡 郭蓓倩

  近日,姑苏区苏锦街道汇翠社区邀请居民共同品味习俗乐趣,编织立夏蛋网。拿到彩色绒线后,居民们便跃跃欲试。金彩霞将一根长绒线绑在椅背上,依次把五颜六色的短绒线系在拉绳上。她首先在绳头一指宽度处打上结,然后依次将绒线在隔一指宽的距离处打结。扎了七八层后,她将线尾用毛线扎起,一个镂空的蛋网就扎好了。现在很多人都不“会编蛋网了。”金彩霞说,她家孩子小的时候,每逢立夏她都会编蛋网,里面放上鸭蛋,让孩子戴着。

  在光华社区,居民们拿起钩针一起编织“草莓”形创意蛋网。居民王爱英一手拿着钩针,一手拿着彩线,一上一下灵活地织出底座、网身、叶子,随着收针一只活灵活现的草莓蛋网便完成了。

  习俗五:吃乌米饭

  采访地点:金阊街道学士社区

  记者 朱雪芬 

  通讯员 姚欣

  到了立夏这天,不同地方的传统食俗各不相同。在苏州,一些老居民仍保留着立夏吃乌米饭这一习俗。金阊街道学士社区的张阿姨家,每年都会在立夏前后做乌米饭。

  张阿姨说,做乌米饭离不开乌树叶,小时候父母会带着她去近郊爬山摘乌树叶,现在乌树叶可以在菜场买到。买回来的乌树叶摘去老叶等,洗净,用搅拌机挤压过滤出汁水,然后按比例将泡好的糯米和汁水混合,浸泡10小时。最后,将浸泡好的糯米入锅隔水蒸30分钟左右至全熟,乌米饭就做成了。张阿姨介绍,凭着几十年做乌米饭的经验,她总结出了一个配方,一斤乌树叶配四斤糯米是最佳配比。

  “小时候,妈妈做好乌米饭,对我说,立夏日吃乌米饭,夏天不容易中暑,避免蚊虫叮咬,保一夏平安。”张阿姨说,乌米饭是否能避暑防蚊虫无从考证,但是传统吃食总有一种力量让人念念不忘。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