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这十年间,我们的春节真的变了吗?近日,江苏广电节目研发与受众研究中心以2144名城市居民群体为样本进行了一次关于春节十年变化的调查。数据显示,春节生活的各个方面或多或少都在悄然改变。
春节这十年:社交方式、拜年方式和节日氛围变化更大
从本次2144名受访者的感知来看,2009-2019这10年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通讯设备的飞速发展,人情往来与社交方式、拜年方式、节日的氛围变化最大;而凝聚着文化传统的年夜饭和年俗仪式,变化相对较小。
其中,50、60后觉得变化最突出的是拜年方式,微信、视频等新拜年方式让中老年人也感受到了时代的发展;而对90后和00后来说,他们从年少求学到逐渐步入社会,对节日氛围的变化更为敏感。
受访者同样感觉变化较大的,还有家人团聚的安排和亲友间聊天的话题。而凝聚着文化传统的年夜饭和年俗仪式,变化相对较小。
社交平台“晒新年”,网络引领拜年新方式
在社交方式方面,本次调查中有超6成受访者表示,乐意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新年,充分体现出网络社交时代,传统节日被注入了新的生机。
具体到平台选择上,发微信群/朋友圈最受欢迎,有超过一半的人会通过这种方式分享自己的春节生活。值得关注的是,愿意发抖音等短视频方式“晒”出新年的人,已经超过了发微博。
其中,对于选择春节出游,以及去子女所在地反向探亲等新年俗的受访者而言,他们更乐意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来。
在拜年方式方面,发微信/QQ消息的方式拜年,依然是各个年龄层的拜年首选。此外,90及00后的年轻人还较为青睐统一发条朋友圈/微博拜年的懒人方式。
春节的意义与烦恼:团圆依旧是主旋律
从本次调查来看,“团圆”依然是不同年龄层对于春节意义的首要解读。其中,近半数受访者认为传统年俗和喜庆氛围也是春节的主要意义。
不同的是,对于50及60后的年长群体,春节仍具有较强的辞旧迎新意味;而对于更年轻的70后、80后,春节辞旧迎新的意义明显淡化,而假期放松休息的意义更为凸显。
年夜饭依旧是不变的团圆象征,近8成受访者表示,年夜饭要在家吃,和家人一起吃。尽管餐饮越来越多样、外卖越来越普及,但选择去外面饭店吃的人占比不到2成。
在春节娱乐选择方面,除了外出旅游,选择回乡探亲和留在本地过年的受访者中,与家人朋友闲聊、在家上网/玩手机、在家看电视依旧是TOP3的消遣方式。可见趁着春节假期,好好弥补对家人缺失的陪伴,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更贴近人们的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90及00后则对于出门看电影和文艺演出表现出更大的兴趣,他们或许会成为贡献春节档票房的主力。
说到过年的烦恼,亲友之间的人情应酬、没完没了的饭局牌局、旅途奔波劳累、景区景点扎堆都有2成以上获选率, 70后及80后更苦恼于亲友之间的人情应酬;“被关心婚姻、生育、收入问题”,则是最困扰90后及00后受访者的事。
在春节开支方面,受访者们的消费心态偏谨慎理性。相对而言,受访者们最舍得在吃吃喝喝和购买年货这类“刚需”方面花钱。而在红包送礼的消费上,抱有“不情愿但是必须花”心态的受访者最多,可见人情消费着实是不少人春节期间一项无奈的负担。
有人说,过年还有什么过头,又不穿新衣,又不是没吃过鸡鸭鱼肉,也不是缺钱花,那我们还要不要过年?
当然要。因为不管人们过年方式如何变化,“团圆”才是是年味的主题。
(来源:江苏广电节目研发与受众研究中心 编辑/方媛)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