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用户不配中奖?“算法式抽奖”迟早会付出代价|荔枝时评

2018年11月13日 14:26:0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远山

  (作者远山,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员;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庆祝电竞战队iG夺冠,人称“校长”的iG老板王思聪发起了一场豪气抽奖。结果中奖名单公布后,113名微博获奖者中竟然只有一名男性,获奖者男女比例达到惊人的1:112。结合之前多次“锦鲤”营销中奖者皆为女性,一些敏感的用户开始怀疑,微博的抽奖算法是不是存在猫腻。对于此类抽奖,很多用户也表达了质疑和反感。

  或许,关于此次抽奖活动的获奖名单男女比例悬殊,不过是巧合而已。但由于抽奖活动本身是一场全民参与活动,每个参与其中的用户都有权要求抽奖规则公平,抽奖过程透明,抽奖结果不存在猫腻。对于男女比例悬殊的抽奖结果自然会发出质疑。

  更为重要的是,各类抽奖活动确实存在人为操作的可能性。以时下热门的线上抽奖活动为例,虽然参与入口是对所有用户开放的,可是筛选过程的主导权归属于运营方。尤其是现在的大数据技术、用户画像等技术越来越成熟,线上抽奖看似比人工管理公平,但算法规则是人定的,如果算法规则偏向于某些圈定的群体,那么抽奖结果自然会瞄定此类人群。

  不管是日常运营还是各种活动,算法的设计都是平台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所制定的。比如一场抽奖活动,算法在抽奖过程及结果中进行后台干预,将部分不属于目标人群的用户设定为无效用户,排除在最终中奖名单之外,最终的中奖者就基本指向于平台所认定的“高价值用户”,从而增强用户黏性,提升其后续日常活跃度。

  这就是“算法式抽奖”,最大的得利方当然是平台,通过算法设定来形成与目标用户群体的强互动,通过中奖等利益诱导,留存旧用户,吸引新用户。中奖的用户也算是从活动中得到了一些回报。而看似花钱为平台赚吆喝的大V们,也获得了平台给予的各种特殊权益。比如微博近期上线的一个颇具争议的政策:获得特权的部分大V,在自家微博评论区删除、拉黑网友,会导致该网友在全站被禁评3天。这可以看成是对大V的一种利益交换:大V通过内容、活动等收获高流量,于是平台赋予其更多特权,然后大V在平台的流量优势更为明显,进一步增强影响力,最终形成平台与大V的双赢效果。

  但真正受伤的,就是沉默的大多数“低价值用户”。他们往往很少参与平台的各类商业活动,无法贡献商业转化率,不能提供“吃瓜群众”之外的变现价值,从而被平台逐步排除在获奖的可能性之外。

  平台所设计的算法,当然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诉求,但如此算法未免太过简单粗暴,如此吃相也太过难看。毕竟,无论是微博还是其他平台,其发展基础还是用户数量,当越来越多的用户感觉到,自己被平台设定为“低价值用户”,感情和权益受到伤害时,他们就会选择用脚投票,离开该平台。如今,各个平台的竞争也已经陷入红海,任何平台都不敢说自己可以高枕无忧。而一旦用户对于平台的信任基础出现裂痕,对赤裸裸的利益导向算法产生反感,就可能发生雪崩效应,导致大规模用户流失。这恐怕才是平台不能承受之重。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